返回

第二百零七章 北伐帷幕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零七章 北伐帷幕 (第1/3页)

    吉少山最终还是没能与钟泱见得一面,理念的相左,始终难以走到一起周华也不为难他,仅仅是将其礼送出境钟泱当初就曾和周华说过,如果吉少山愿意舍弃红门来归附,就带他去天海阁

    如果还是呈口舌之利,那就算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中国的局势就依循着原来的轨迹,前进到了指定的地方钟泱负手而立,冷笑着站在一旁,淡看群丑的表演

    1925年1月26日,孙逸仙入住协和医院,此时他已经不能进食,当日下午外科专家兼协和医院代理院长刘瑞恒主刀为其进行剖腹探查术,确诊为癌症晚期于2月17日发出病危通知,最终于3月12日魂归天国

    这个人的死,深刻的影响到了在这之后的中国历史首先是党和黄埔军终于可以拥有一个靠谱的军事领导人,开始不断取得军事上的胜利

    孙逸仙此人,不谈道德层面之事,以功业论,可称英雄就连陈炯明也送上了挽联:“惟英雄能杀人活人,功首罪魁,自有千秋青史在;与故交曾一战再战,公仇私谊,全凭一片赤心知”

    第二点就是发生在广州城内,党的再一次内讧,这次牺牲掉的,将会是廖仲恺这个傻蛋已经记不清楚,这是历史党第几次发生的内部政治斗争了,赤化的党派似乎都很热衷这种权力倾轧

    冯焕章这个反复无常的九姓家奴,最终没能和孙逸仙完成战略联合,执行苏俄瓜分中国的计划而党内部,也因为失去了一个强力的领导者而陷入了争权夺利的一轮“竞聘上岗”活动

    最有趣的,是滇桂联军与黄埔军的狗咬狗孙逸仙3月份翘辫子,杨希闵、刘震寰竟于5月中旬在香港召开会议,邀请唐继尧、段祺瑞、陈炯明的代表和陈廉伯参加,会商“叛乱”计划以图联合进攻广州政府,建立“反动”政权

    杨自称滇桂联军总司令会后,把所辖兵力扩展到郊区,加紧部署,公开“叛变”,走上“反”道路以廖仲恺为首的左派和红门主张坚决讨伐胡汉民随即以代理大元帅名义,免去杨希闵一切职务,明令讨伐

    在广州政府所属部队尤其是锐黄埔学生军的凌厉攻势下,滇、桂叛军全被击破,杨希闵在通过英租界经沙面逃往香港

    才刚刚评定了这场“叛乱”,支持红门的左派人士,廖仲恺这个大傻叉,1925年8月20日在设于惠州会馆的党中央党部,被暴徒刺杀经调查后相信暗杀是党右派所为,当中胡汉民被认为有重大嫌疑

    不过如果从利害关系来说,周华和钟泱都认为这件事情应该和姜瑞元关系最大真正得以继承孙逸仙衣钵的传人,只有他而已胡汉民一介文官,没有这样的阴狠,以他的智商,没有必要去杀廖仲恺

    至于汪兆铭,不会去做这种事

    不过廖的死,也的确是党内皆大欢喜的事情别看汪兆铭一上台就大声疾呼,说要严厉查处,可事实上,最后却是不了了之姜瑞元手握兵马大权,根本不怕别人猜疑,别说汪、胡没有证据,就算有证据又能如何?

    第二次东征1925年9月,陈炯明军余部共约3.5万人,乘党学生军和粤军由潮汕地区回师广州平定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叛乱之机,复据东江地区,并联合川军驻扎连山的熊克武部和屯守高州的邓本殷部等南路八属联军,以期进占广州

    而此时担任一届领导的汪兆铭,以政府的名义为彻底消灭陈炯明军,遂决定以军第1、第4军为基干,与攻鄂军、豫军、赣军等部队共约2.3万人,组成东征军,辖3个纵队任姜瑞元为总指挥、汪兆铭为党代表、胡谦为总参谋长、吉少山为总政治部主任,挥师第二次东征

    早在孙逸仙死后不久,吉少山便回到了广州

    10月1日东征军由广州出发,沿东江两岸向惠州疾进13日向惠阳、惠州两城发起攻击,次日傍晚攻克两地,歼守城陈军3000余人,首战告捷,为彻底消灭陈军创造了有利条件

    17日,东征军分三路东进:第1纵队为右路军,经稔山向海丰、河婆进攻;第2纵队为中路军,经平山庵圩分向龙窝、蓝塘进攻;第3纵队为左路军,经石公神圩向河源进攻22日,右路军攻占海丰;中路军在蓝塘以南之热汤与陈军主力万余人遭遇,战至次日,将其击溃同日,左路军攻克河源

    28日,右路军和中路军一部包围陈军5000余人于华阳东南之塘湖,经激战,将其全歼至此,陈军已无力抵抗,东征军长驱直入,数日内攻克兴宁,收复潮安、汕头、饶平随后又分三路追歼逃入闽赣边区之陈军残部,至11月底,陈军除七八千人投奔山东直鲁联军外,其余全部被歼,第二次东征结束

    两次东征取得彻底歼灭陈炯明军的胜利,为党统一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