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二十章 镇压赤化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二十章 镇压赤化 (第2/3页)

但身为亲近之人的周华和古月军,才最明白不过。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会放弃唾手可得荣耀与财富,选择和钟泱一起,隐匿在阴影之中,淡然的看着整个世界的运转。

    决定未来的因素,只有两个:力量和心态。

    没有足够力量之人,即便是坚持,也难以抵挡残酷的现实。要么因固执而为心中的梦想殉葬,要么便是选择屈从,在悔恨之中蹉跎。

    没有正确心态之人,即便是获得了超越凡人的力量,也只不过是沐猴而冠。沉溺于肤浅的沼泽,用那些毫无意义的快乐来桎梏自己的未来和命运。

    这样的丑态,周华和古月军都未曾在钟泱身上见到过。那种巍峨如山,浩瀚似海的气质神态,深深的感染着他们两人的内心。智能工厂,并非仅仅是一个道具那么简单,它还代表着道路的探索,以及意志的引领。

    如今的钟泱,正在慢慢蜕化掉凡人的躯壳,除了肉身,也包括灵魂。虽然这个过程十分缓慢,但周华和古月军还是注意到了。对于智能工厂的实际情况,他们两人比陈泽、刘浩然还有伊忠明他们熟悉得多。

    比起财富和权力,他们想要得到的东西更加纯粹。他们想要见证文明的未来,物质上的追求和,已经无法吸引他们。其实自从进入过亚空间,并且获得相关知识的权限,两人的眼界也不同于以往。

    求知和探索,已经成为了他们的信念。并非所有人,都向往着世俗的利益追求,总有少部分心智超卓的人,愿意去追寻生命之上的奥义。

    饥寒交迫的人渴望温饱,生活清苦的人渴求财富,地位低微的人追寻权力,但如果说这就是人类的全部,那未免太过肤浅。在工业时代不断膨胀着的物质之中,未来的道路很容易就会被扭曲或者掩埋。

    文化和信念,才是开启未来的钥匙。而钟泱,正迫切需要一批道路的开拓者。陈泽和刘浩然他们只是世俗利益的构建者,人因利益而得以生存,这点是必须。所以物质化建设必不可缺,但如果仅仅如此,那就是毫无未来的悲哀。

    所以,更需要一些人在文化领域去上下而求索。古代就曾有不少神话故事,用文字记录着比人类更伟大的存在。但很可惜,“科学集团”因自己的而将历史割裂开来,到最后只剩下了所谓的唯物主义历史观。

    失去了信仰与内心的认知,所导致的恶果绵延百年,遗毒百年。纵观整个亚洲,经济和政治发展较为出色的地方,都无一例外的有着“封建残余”,队伍唯物主义派别来说,这或许就是莫大的讽刺吧。

    1927年的春季,中国无论南北,局势都相当混乱。党和红门蜜月期结束,双方的矛盾公开化,合作正式宣告破裂,发展为武装对抗。姜瑞元深知苏俄的野心,果断开始镇压赤化,不愿意再让对方肆无忌惮的发展了。

    三月份党举办了二届三中全会后,其执监委暨候补委员八十名中,红门门徒约居三分之亲红之左派亦居三分之党中央党部各部部长暨其秘书,红门门徒亦占一半以上,至此政府已由苏俄、红门全权把持。

    增设劳工部、农政部以红门门徒苏兆征、谭平山担任部长,林伯渠为军委秘书长。另组成武汉中华全国总工会以向仲发、刘绍选、李隆郅为首,组织武装卫队滥动私刑、杀害工贼。

    而史达林也派罗易到武汉协助鲍罗廷组织草根阶层展开土权暴动,将贫农协会、强拆委员会改造成为有武装权力的暴力组织。2月19日北伐军白崇禧东路军占领杭州。2月22日红门就在上海发动第二次武装行动,毫无意外的失败了。

    直到3月10日,党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统一党的领导机关决议案》,突然免除姜瑞元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军事委员会主席和军人部长的职务。姜瑞元也不是软柿子,立马于南昌发表《告黄埔同,表明不接受该决议。

    以白崇禧为首的新锐军官团体,全都向着姜瑞元靠拢,准备对赤化暴动进行镇压。

    党中央监察委员吴敬恒、蔡元培、张人杰、李煜瀛在上海提出护党救国案。随后国内红门暴徒在请示苏俄干爹之后,强调准备抵抗。

    在这样的时局背景之下,白崇禧出任淞沪卫戍司令,配合姜瑞元在上海进行清理红门的任务。

    红门门徒凭借着苏俄的威势,在党内部势力日益膨胀,“党中有门”,如不早日剪除,日后会更难控制。再加上红门门徒在北伐军攻克的地方实行“斗地主、分地权”的政策,被大量上层阶级出身的党员所反对,成为该事件爆发的一大主因。

    而南方联合政府,虽然也在镇压着这里的赤化残余分子,不过理由就很充分了。从一开始,就把红门定性为恐怖组织,并且也没和苏俄有过瓜葛,在大义上占据优势。而党就相当尴尬了,怎么说当年起家,也是受了人家不少照顾。

    这说翻脸就翻脸,实在有损声誉,以至于社会各界那些不熟悉内情的人士,普遍对红门抱有同情。面子这种东西,对于政治而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