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九十八章 产业调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百九十八章 产业调整 (第3/3页)

倦地追逐市场效益,赚取了让人艳羡的财富和成就。但那已经成为了过去,我们现在,必须肩负起民族的未来。自由而混乱的市场供求体制,将被有计划的统合起来,我们也将成为新的工业巨无霸,每个人都是这个新势力中的一环”

    “我们将采取倾斜生产方式,优先向钢铁、化工,机械加工和军工产业倾斜。”这一句从刘浩然口中吐露而出的轻飘飘话语,却好像千斤巨石,沉甸甸的压在与会者的心房上,直教人喘不过气来。

    在座之人,哪个不是商场上的老手,这种涉及具体工业展计划的事情,也是有着深刻认知。

    所谓的产经联,其实是掌管华夏复兴计划的一个实业展推进组织。这种展,倾向于有计划的统合经济展,实际上,就是提倡“倾斜生产方式”。

    所谓倾斜生产方式,就是抛弃利润,产权等西方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等最为核心的概念,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在化工、钢铁等关乎国家命脉的重工行业。

    生产焦碳是为了炼钢,炼出的钢材又优先供给与煤矿生产相关的工厂,煤铁两部门循环扩大,最终建立起基干产业,为下一步的工业化进展做好充分准备。

    在这个循环过程中,资金全部来自龙腾和中天两大基金的金库的贷款。这两大基金,都是古文会全额出资的私营银行,任务就是向煤炭、钢铁、电力、肥料四部门重点融资。并且在行政领域,获得绝对的支持。

    由于工业部门没有生产任何最终产品,也就无所谓利润,帐面亏空由私人基金银行印钞票弥补,因而引高通货膨胀在所不惜。

    从市场经济的角度,这种做法其实就是自杀,没有一处不体现计划经济体制中僵化垄断的弊端。但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工业化展模式,钟泱自从回到了这个时代,就不断在思考着这里面的问题核心。

    随着台上刘浩然的演讲还在继续,钟泱也都陷入了自己的思考之中,就好像会议上许多人所做的那样。这是一个痛苦的抉择,意味着放弃原本的市场优势和利润前景,将一切都投入这个不可估计的疯狂计划之中。

    在钟泱看来,经济是个很模糊的词语,其中代表的本质问题,也是残酷无情。和自由、以及所谓的财富毫无关联,而是一种没有道德约束的利润获取模式。

    非常悲哀的事情就是,在工业化的生产模式下,西方世界诞生了两种社会体系,一种是以英美等国为主的自由市场经济,政治权力分散,导致了财阀的无节制膨胀,成为了控制政府的毒瘤。

    一种是苏俄的模式,国民经济高度集中于政府手中,属于完全国营和计划经济。其特点是短时间重整了军备,成为强国,但民众付出了巨大牺牲。但能够参考其计划经济的方法和勇敢前进的精神,以及其重工业的展理念。

    除了这两种经济体制,还有介乎中间的国家社会体系,也即是政府完全统治下的全体主义经济,以德意日为代表。他们在经济国家化的同时,容忍私人企业,增强国家全体的力量和军备,以侵犯其它国家利益来弥补自身。

    这种体制能够克服自由散漫,在短时间取得成果。但是华联目前还没有实力,采用这种体制。

    以自由竞争为主,部分政府控制,以英美为代表。部分政府控制与上述的两类体制不同,是守护和推进市场经济的自由,比较适合中国的国情。但是如果采用这种模式,华联就等于是个刷盘子的工人,赚得了钱,却一辈子刷盘子。

    其结果就是中国远远落后于日本,重视市场效益的最终下场,就是中国所谓的工业增长实质上是把自己的资源加工好后送到国外,人民生活迅降低,挣来的钱用于奢侈消费,而没有用来提高民族的学问和技术水准。

    曾有人认为,不先展轻工业,赚取财富,哪来的资金投资重工业呢?就好像英国,工业也是先从纺织业开始积累,然后才是带动起了整个社会的工业改革,这是西方的工业化之路。

    道理的确也是如此,但最大的问题在于,依靠着轻工业起家而转为投资重工业,这需要时间,也需要环境,恰恰是这两样东西,中国最为缺乏。

    来带了这个时代,钟泱也不是没有尝试过以出售工业成品来换取财富,支援本身的工业化建设。但就目前华联的实际情况而言,并不乐观。

    第一是经济危机的冲击,这就导致了许多产品的积压,无法转化成资金,回馈到自身的工业循环中。

    第二点很关键,那就是市场化的弊端。生产领域的行业堆叠,以及财阀的权力膨胀,这些都会为华联的展带来阻碍。其中市场化的危害最为深刻,轻工业的优良盈利性,得到了许多人的青睐。

    而关乎国家命脉的重工业,却是兴趣泛泛。。.。

    .,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