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零一章 红门毒瘤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三百零一章 红门毒瘤 (第3/3页)

对立。

    随着经济计划的开展,缓和社会整体矛盾,是巩固统治根基的必须。一味的恐怖和杀戮,并非良策,以至会引动荡和不安,最终动摇自己的政治基石。

    姜瑞元不是这样的疯子,自然是理智地选择了平缓的改造手段。在这样的情形下,红门的活动也开始逐步获得喘息的机会,不过因为政府一直占据着社会上层,尤其是在大城市中更是有着不可撼动的主导地位。

    因而在此次六届二中全会上,才会反复强调在边远山区开展政治活动,就是为了避免过去的错误,在大城市中和实力强大的敌人正面冲突。红门选择了在军势力无法触及的边缘地带,慢慢积蓄实力,恢复元气。

    冗长的会议已经到了第五天,总算是在六月的末尾,画上了一个句号。

    而在会议结束之后,各大军事区的头目代表,也是交换着相互的意见。其中马子任就找上了吉少山。两人也不陌生,相谈甚欢,不过还是马子任愈加主动一些,这也和目前两人的身份差异有关。

    吉少山掌管红门特科,权柄极大,加上是红门内部的老资历,稳坐第二把交椅。能够说在地位上,远高于只不过是地方军事区第二把手的马子任。

    早在1927年11月,红门中央就在上海建立了特科。它在保卫红门核心机关的安全,了解和掌握敌人的动向,向赤色军事区通报敌情,救援被捕同志和惩办叛徒等方面进行着残酷的工作,为红门的运转作出了最大的贡献。

    在北方,红门顺直省委在屡遭破坏的困难条件下,一直坚持了下来,其中就有吉少山的功劳。

    而在这段时间内,红门核心组织部还先后整顿和改组了一些省委,加强和健全了红门在白区的组织,使其基层组织有了较快的展。这也是多亏吉少山的居中调配,并且凭着自己在黄埔的人脉,在政府内部铺设了不少内线。

    到1929年,全国赤色产业支部展到100多个,并先后向赤色军事区输送了许多干部、物资、支援了农村赤色军事群的武装斗争。

    有着如此出色的成绩,要不是苏俄总部的极力反对,吉少山早就出任红门在华的最高决策者了。

    如果单纯从才能和功绩上来看,的确如此,但这个世界,总有许多不同的因素,左右着事情的展。

    单纯从性格出,吉少山和汪兆铭很像,两人都是在私人道德质量上无可挑剔,处事也是圆滑,深明人际关系调剂处理的关窍。

    但同样的,他们很讲原则,也不拉帮结派,都是为了心中的理念而无私奉献着。先不论这种理念是对是错,但是这种态度,就让人很是敬佩。

    但也正因为如此,造就了他们“人臣”的命格。不结党营私,如何在组织内聚集起自己的稳固势力?大公无私能够获得声望,获得绝大多数人的敬重,但是没有好处,谁愿意追随在你的身后?

    汪兆铭和吉少山,面对着的是同样的命运,他们的为人和性格,注定了他们永远无法成就“人主”,一直只能以“人臣”的身份而自居。

    这和才能智慧无关,是选择本身所决定的,你所追求的道路,决定了你在未来所能扮演的角色。所以在红门内部,吉少山一直就只是扮演着人臣这样的角色,协助当权者处理门下事务。

    大概在一般人看来,特科这样的机构位高权重,但历代以来,掌握特务组织而当上“君主”的人,可曾出现过?

    姜瑞元是凭仗当上军校校长而掌握了军权,从而取得了如今的成就。哪怕是尽数中国上下五千年,也没听说哪个人因为掌握了类似于锦衣卫这样的机构而获得统治者的地位。

    以至能够说,正因为出任了特科的指挥官,吉少山永远不可能成为中华红门的宗主。负责阴暗事务的特务脑,这就是阻碍他继续攀爬权力之路的最大障碍,可谓是成也特科败也特科。

    熙熙攘攘的上海,还沉浸在不断振兴的轻工业大展之中。作为这片土地的统治者,姜瑞元并不知道,红门的毒瘤已经悄然膨胀,并且即将难以有效遏制。至少对于政府而言,掌握了新的活动模式的红门,将是一块无法祛除的恶性毒瘤。

    原本因为战事停歇而获得平静生活的湘赣闽三省,此次彼伏的武装暴动,正在持续性的上演,并且有着愈演愈烈的趋势。

    地方性的治安部队,根本无法对红门起的暴动进行有效。而嫡系中央军虽然有足够的战力,可面对飘忽不定的赤军,却是毫无办法。

    在军事上处于被动地位,并且对方的主要核心活动区域,也是在和华军的军事缓冲区里,位置尴尬。如果无法在这件事情上取得华联的谅解,军也是无法大展身手的。。.。

    .,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