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三十九章 北上抗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三百三十九章 北上抗日 (第3/3页)

且各地区的行政官员也多是民选,中央派下来的文官只是协从和副手,并非地方上的最高行政长官

    而华联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掌控军队,并且在政治上有着最高的司法权各地区的司法机构,是完全独立的法律体系,直接由议会发放经费,不受地方政府和中央行政院的干涉

    想要对抗内阁领导的行政院,产经联就必须扶植大量民选代表掌握地区的政治权力,以压制文官体系的权力文官只在乎权势和地位,不重视科技与经济,这在任何时代,都是人类政客的本质

    这种体系内部的相互制衡,钟泱也是认同的,这同样属于古文会对社会体系构建宗旨之一权力必须制衡,过于分散会导致财阀膨胀,压制国家很民众的利益过于集中则会导致政客的权力失衡,变成赤化体系

    后世的许多人,都看不清这点,只会夸夸其谈,要么民主,要么,都是不懂国家的运转和政治的本质

    一个良性的运转体系才是最核心最重要的地方,无论是美国自由派还是赤色派,都是西方肤浅的政治理念钟泱立志于恢复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这政治理念就是其中之一

    易经有云:见群龙无首,吉

    正好对应着现在的华夏联邦,国家设立元首职位,但这并不是古代的天子,所以依旧是属于群龙无首而政治却因此变得清明,人治远去,法治重生,在以儒学的仁厚文化作为社会的润滑,使得华联真正是展现了“吉”这个瑞字的精髓

    自愿军的筹备工作相当顺利,而隆重的北上援黑誓师大会也在桂省南宁举行南宁民众和各界人士,前来热烈欢送,除了“华夏自愿军”的的三个主力师,还有军的第四军,也在南宁接受华联资助,进行整编

    两军将士,颇为动容

    誓师毕,吴师长奇伟即率第四军登程北上,途经柳州,桂林,广西省主席黄绍竑早奉李宗仁之命,除给第四军发了若干饷项和开拔费外,还沿途组织人员招待

    广西民众,深恨日本侵略东北,见“自愿军”和第四军将士请缨北上抗日,是热情洋溢,箪食壶浆夹道欢送李宗仁尽了义,广西民众尽了情,多年之后,张发奎、吴奇伟仍不忘这一幕动人而又苦涩的悲剧

    自愿军与第四军由桂林进至全州,不料湖南省主席何键怀疑这两军将进攻湖南,云集大军于株洲抗拒,封锁北上之路,扬言若无中央命令,便不准两军军进入湖南北部

    第四军北上援黑,其实是汪兆铭指使张发奎做下的一个骗局

    汪兆铭为了在汪、姜合作中攫取大的实权,当然要使他那“皮包公司”有一点硬货撑门面,因此便要张发奎以北上援黑的名义将第四军由广西拉出来,一可削弱华联的实力,二可使自己在与姜瑞元打交道时有实力可恃

    张发奎在政治上一向听汪兆铭摆布,因此便从上海赶回广州,向广州国民政府和白崇禧提出准第四军北上援黑经过一番波折,第四军终于成行了

    但是,到了全州,因军费无着,致使全军寸步难行,滞留全州

    恰在此时,由闽军蒋光鼐、蔡廷锴两师所组成的第十九路军,于一月二十八日,在上海抗击日本海军陆战队的挑衅,揭开了民族抗战的序幕

    全国民众,抗日热情鼎沸,李宗仁也在广州电张发奎云:“此时沪战正急,热词危殆,若四军停兵不进,殊难自解故无论北上或东进,弟当力为赞助成行如何请早作决定”张发奎窘困万分,急得无路可走,只好跑到南京去找他的后台老板汪兆铭请示办法

    却说汪兆铭自从与姜瑞元合谋挤走了孙科后,便当上了行政院长国府主席林森为人淡泊,他平日除了鉴赏古董外,并不介入党争,因此国家权力均由姜瑞元和汪兆铭把持

    汪兆铭坐上行政院长这把交椅后,正颇为得意,忽听秘书陈春圃报告,张发奎求见汪精卫眼珠转了转,忙问道:

    “他来干什么?”

    “请求中央给第四军颁发北上命令和饷项”陈春圃答

    汪兆铭怔了一怔,他虽身为行政院长,但这军队调动之事他无权过问,也没有钱给张发奎发饷,他怕此时与张发奎拉得太紧,引起姜瑞元的疑忌,这行政院长的交椅坐不下去,因此便不管与张发奎多年的交易和张军目下的窘境,对陈春圃道:

    “你告诉他,就说我病了,不能见客”

    陈春圃来到客厅,对张发奎道:“汪先生病了,不能见客”

    张发奎此时正急得火烫眉毛,他也不管汪兆铭病与不病,径往室内冲去,一边走一边大叫:

    “这事非找汪先生解决不可”

    第三百三十九章 北上抗日

    hr /

    .,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