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 浮空装置 (第2/3页)
楼的外围,有八栋耸立的大型建筑物。那些巨大矮胖立柱,正是整个智能工厂的能源供给中心。
过去的初级聚能器已经不堪重负,只能是作为某些分支部门的备用能源供应装置,或者是耗能比较低的生产区域。
这些超级聚能塔所提供的能量,全是从浩瀚无垠的虚空漩涡之中提取,经过实验钟泱也得知了聚能塔与聚能器的区别,不仅仅是在于能量收集和提取的效率上,还在于各自的针对性差异。
聚能器只是利用了超微型黑洞来形成一个能量低势位,对于环境的能量浓度要求并不高。哪怕是在离散辐射能非常稀少的现实世界,也可以发挥效用。
不过聚能塔则不然,它只能在亚空间里发挥功效,从虚空的能量风暴流之中,大量汲取能源。那是一个不断有能量喷涌而出的无限源泉,巨大的人工黑洞所带来的强大高低势位差,在吸取能量上非常具有优势。
但也正因为如此,无法在主物质位面使用,会引发强大的能量聚合与波动,造成空间的不稳定性,为安全带来巨大的隐患。
钟泱可不喜欢在自已的地盘上玩空间塌陷,这不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他最近正忙于准备登陆月球的事情,而且类似于飞碟的反重力飞行器研究同样也是花费了他不少的时间。这个项目是苍穹计划中比较关键的一环,虽然没有也行,但有的话还是更好一些。
毕竟火箭的性价比实在太低,无论是进行外太空拓展还是殖民,都需要一款廉价的空天载具,让人类自由而廉价的进入宇宙。
手里拿着飞碟的结构图,钟泱也不得不佩服这些疯狂的科学家,他们拥有着扎实的科研功底,更重要的是充满了想象力和实践能力。
钟泱他仅仅是提供了简单到几乎粗陋的理论指引,徐永生他们就将真个研究的理论体系不断充实和完善起来,现在甚至连图纸都已经设计出来了。虽然还有很多粗糙的地方,但毕竟已经有了研究的方向,剩下的只是技术攻关的时间问题。
“实物做出来了吗?”不跳字。看着图纸上标明的简易飞碟结构,钟泱也是凝神问着。
“恐怕还要等上一段时间,我们现在虽然可以在虚拟空间内进行实验,但情况并不理想。试过了许多的方法,都无法得到合格的产品。”
飞碟的动力原理徐永生他们已经弄清楚了,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技术上对这个产品进行实现。所需要的材料基础,动力装置结构,以及操纵系统地完善,都需要时间。
一边说着,徐永生还将虚拟空间内模拟的实验数据转到了立体投影仪那里,钟泱也得以全盘观察。
在反重力装置启动后,飞碟进入了正常的工作状态,整个过程都清晰地展现在两人眼前。钟泱细细看着,并不言语。
首先是中心发动机室中的引擎带动边缘带电的内盘,开始旋转,带电内盘为径向导电的齿状内盘。而旋转着的带电内盘在盘的周边产生了一圈圆形电流,圆形电流产生一个垂直穿过内盘平面的磁场。
运动着的内盘周向切割圆形电流生成的磁场的磁力线,在内盘上产生一个径向电势差。这个电势差和电感外圈的共同作用,使得内盘周围边缘带上了更多的电荷,更多的电荷在圆盘的转动作用下产生更大的圆形电流,这个圆形电流又产生新的磁场。
原本肉眼无法得见的磁场和磁线圈,也被系统标明,并且用直观的图像展示出来。
如此循环往复,使得转动的带电圆盘上产生电磁爆发自激励机制。当圆盘旋转速度超过某一极限速度时,边缘总带电量将是一个不稳定函数,此时圆盘边缘的电荷积聚过程将变得不可控制,圆盘边缘的带电量迅速趋向无限大。
实际上,它是一个大量静电荷,随内盘转速的提高,在内盘边缘自我激励加速积聚的过程,这个过程产生并激发了电磁爆发机制。并通过电磁爆发机制产生了强大的电场和磁场,进而产生电磁力推举整个飞碟装置体。
旋转内盘上面产生的强大的电场和磁场之所以能举升飞碟,其原因应归结为两个方面。
边缘聚集极高的电荷并且以极高的速度旋转着的圆盘,周围将产生异常高的电磁场,超强磁场对于宇宙中存在的大部分抗磁性物质将产生排斥性的反作用力。
而地球作为一个大的抗磁性物质当然不例外,因此超强磁场的旋转装置与地球之间产生了相互排斥的抗磁作用力,这就是电磁爆发装置,能够产生反重力效果的原因之一。
这一电磁爆发装置产生反重力效果的另一原因是单极感应原理引起的,这一点在《新型浮空器浮空原理》一文中有比较详细的解释。这一本书也是古文会下属的研究团队总结出来的实验报告,与原本时空里的同名书籍大同小异。
从目前展现出来的景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