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六十四章 南京!南京!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百六十四章 南京!南京! (第2/3页)

 军队司令在下达撤退命令时,一定要说明向哪个方向撤退、以方式撤退、谁先退谁后退、谁来断后掩护,这是司令官的起码责任。

    绝不能说一声“撤退”,就扔下军队不管首先逃跑。如果唐生智能够少贪生怕死一些,指挥南京的军队有组织地撤退,绝不会死那么多人。 ~抗日战争中,象唐生智这样口头上最英勇无畏,实际上最贪生怕死的官僚,绝对不是少数。

    这一场悲剧,本不应该发生,但可惜这是宿命的交集,中国和日本,都不约而同的在这件事情上犯下了严重的决策误。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后,姜瑞元决定在上海开辟新的战场,使中日战争成为全面持久的战争来拖垮日本。

    1937年8月11日,姜瑞元将他最精锐的、由德国将军亲自训练的全德式装备的三个师:三十六师、八十七师和八十八师投入上海,主动向在上海租界的日军进攻,使中日战争变成了真正的全面战争。

    随后姜瑞元向上海投入了70万大军,迫使日本向上海派出了以松井石根大将为司令的20万人的上海派遣军来与中队抗衡。

    上海战役中日军的伤亡多达5万余人,中队的伤亡也多达27万余人。为了打开上海战线的胶着局面,日军又派出以柳川平助中将为司令的10万人的第十军在杭州湾登陆夹击中队。

    1937年11月5日第十军在杭州湾登陆后,使中队面临背腹受敌的局面而被迫撤退。1937年11月9 日,上海失陷。

    上海陷落后,距离上海300多公里的首都南京直接处于日军的威胁之下。上海失陷两天后的,姜瑞元召集各路将领商讨保卫南京的问题。

    在该会议上,何应钦、李济深、白崇禧等大部分将领都主张放弃南京。因为上海和南京之间一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