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八十章 印度阿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百八十章 印度阿三 (第1/3页)

    第四百八十章 印度阿三

    东南亚与澳大利亚这两个地方的富庶英国人比任何人都清楚,可是自己目前的实力别说光复其中的一个地方。(读看 网天才只需3秒就能记住)

    将主要精力和力量都集中防御德国战车的英国现在攻打一处都感到相当的吃力,要不然它也不会拉上法国这个难兄难弟一起作战,好东西当然要自己独享才是最好的办法,可是他有这个心没有这个力。

    它只有选择将好处分摊出来,拉上一个同样处于绝境中的法国流亡政府一起合兵出力才能堪堪力敌。

    正是因为如此英国人更不愿意分兵两地作战,一个东南亚就已经足以让英法两国将自己从欧洲抽调出来的力量全部投进去。而澳大利亚这个英联邦成员,英国更不想让它直接变成美国人的禁脔,不管现在英国如何深陷泥潭,应该做的面子文章还是需要去做的。

    对此,三月八日,经过紧急的磋商,英国人在无奈的情况下选择了向一直要求独立的印度妥协。这种妥协是有附加条件的,英国允许印度在战争结束之后印度独立,但是作为回报,印度需要全力支持英国以解决目前的困境。

    消息传来,印度国内一片欢腾,圣雄甘地甚至发表宣言,将这一天作为印度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一天。

    印度人对独立的热情是疯狂的,在圣雄甘地的号召中,印度国内出现了一轮征兵热潮,印度青年放下手中抵抗英国殖民者的武器走进了征兵站,争先恐后的填补着征兵名单上的空额,用另外一种愚蠢的方式来庆祝和支持着自己国家的独立事业。

    不过印度精英中也都不是傻子,他们看出国际局势的复杂和浑浊,作为未来英联邦成员中的一员,这些人并不想在现在就将自己深陷到世界大战中的浑水中去,而是希望继续观望一阵子。

    因此这些人希望印度的士兵暂时不要直接投入到东南亚的战场中,而是投入到某个英联邦国度中抵抗中队,这样做的一个好处就是自己只是在为英联邦成员国的独立事业作战。

    这样的思维和想法很快的便消失在印度一片高涨的大民族宣言当中。

    在大民族宣言中,其中的一个人的声音相当的洪亮,那就是尼赫鲁?甘地。作为后世中印度第一任印度总理,尼赫鲁有着深深的大民族主义思想,在他心目中,印度独立是必须的,而且独立后的印度要么就要成为世界大国,要么就沉沦下去。

    这名在英国留学生活七年的印度政治精英,他养成了一套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穿着讲究,留有小胡子。他较为沉默,感情含蓄,成了“东西方奇异的混合物”。

    有人这样形象的评价尼赫鲁:“才华出众,目空一切,贵族气息重,脾气暴躁,高傲自负”,“有时还咄咄逼人,毫不掩饰地流露出强烈的优越感”。

    尼赫鲁作为印度国内声望仅次于甘地的精英领袖,自然不能认同这种当了婊子还要立牌坊的做法。在他看来,战争就是战争,实际出兵在东南亚和日本、中国打仗同样是战争,而在澳大利亚驱逐中国侵略者同样也是战争。

    如果只是打着所谓英联邦成员的名义出兵,那也仅仅只是英联邦中的一个成员,而不是拥有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在行使战争权益。

    说和简单点的形容,哪怕是递交宣战,作为英联邦的成员出兵作战也仅仅只是跟在英国女王的身后看着女王特使代表自己宣战。

    若作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尼赫鲁梦想着在今后中国、日本、德国这些国家战败之后,自己的国家能成为一个拥有实际权力的代表在接受投降上签下名字,而不是站在后面眼巴巴的看着英联邦英国特使一个人签。

    而且尼赫鲁心中还有一个野心,就是在英国时,他深受英国人对中国西藏那片圣洁土地的垂涎影响,他虽然没有去过西藏,但是他在英国时期没少通过各种照片、资料了解西藏,中国西藏这片世界上最圣洁的土地,尼赫鲁有着深深的占有欲。

    三月十日,尼赫鲁公开发表讲话,要求印度国民们全力支持印度的独立解放事业,要求国民们相应号召参加军队和大力加强对军队的支持,同时对发动侵略战争的中国足足指责咒骂了二十分钟。

    这份演讲在战后成为了一个笑柄,印度这个天天梦想独立后成为世界大国的国家,却为了自己的独立事业给侵占自己的殖民者摇旗呐喊助威,这不能不说这是印度特色下的一种印度特色政治。

    只是中国领导人注意到,尼赫鲁的演讲词中,出现了西藏等一些字眼。

    可笑的印度人,他们的愚昧与无知,使得他们并不清楚自己到底招惹的是谁。而这也为中国进攻印度提供了借口,一个完全说得过去的借口。

    用印度独立做谈判的筹码和印度独立势力做出让步妥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