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百二十九章 远征舰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五百二十九章 远征舰队 (第3/3页)



    同时在一路南下的同时,第一次真正远航的舰队不仅通过了印度洋的考验,同时在澳大利亚南部毗邻南极的海域还经受住两次风浪考验。

    舰队按时完成全体舰只编队后便一路南下,但是没行驶多久便出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拦路虎。通过从远洋卫星测控船上所得到的卫星云图上得知,自己的前方有两个飓风区,一个在前一个在后,这个时间段先后出现两个飓风真是少之又少的稀奇。

    看来上帝也似乎出手在帮助信仰自己的白人,而要想比美国海军提前到达占据先期优势,那么舰队就要按时抵达林肯港。若要按时抵达,就必须冲过这后面一个新形成的飓风。一旦冲不过去,整支舰队将面临没顶之灾。

    巨大的考验压在了整支远洋舰队司令吕涛的肩头上,这个从海边渔家成长起来的渔家下小子顶住了压力,他和舰队的气象学家、卫星测控船进行大胆协商,凭借对各支舰船的抗风浪和操控了解程度,利用卫星云图选择在两个风浪区最薄弱的中间大胆穿插过。

    在那十几个小时连续在风浪里奋战的时间里,舰队全体官兵连同全体补给舰船水手们连续奋战,在六、七级风浪中密切保持住队形,战风浪、斗疲劳。

    加上之前连续工作时间,大部分水手连续二十多个小时不休不眠,各个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在最危险时期,海浪甚至一度达到九级这样禁航的风浪级别。

    然而没有人退缩,也没有人叫苦,全体海员们共同奋战,从各舱室的水手到普通的通讯兵,没有人离开过自己的岗位。

    当舰队冲出风浪区时,虽然大家都想欢呼雀跃,但是却发现松弛下来的身体丝毫无法能够让自己有过多兴奋的动作,之前高度紧张的工作,已经让自己的身体透支掉了太多精力和体力。

    这只是一部分,为了保证舰队穿行的路线过程中尽量避开风浪最大区,卫星测控船的工作人员同样彻夜不眠的在测控室里工作,和卫星通讯的天线被巨大的海浪打偏角度打坏几个件,工作人员和海员们在随时高高抛起又重重跌下的摇摆船只上方冒死抢修设备。

    当他们抢修回来之后,浑身上下在不知道多少次和船体挂件碰撞过程中弄得是伤痕累累。即便如此,他们仍旧顶住剧痛和剧烈晃动的不便,硬是将雷达天线修复正常。

    为测控船随时、准确、准量的和卫星连接确保了硬件设备的完好。

    通过不断的接收过顶卫星所传回来的卫星云图,舰队准确的在风浪中选择一条最捷径、最安全的线路不断的进行航向修正。

    为了能保证舰队通过的安全,在那段遇到九级风浪的时候,卫星测控船上的中将花甚至在紧急情况下不经过申报批准临时变更一颗卫星的运行轨道来保证舰队能第一时间的获得第一手的卫星云图。

    这件违规操作按条例要通报处分,可最终通报到了陈炯明手中签发时却被批复了“否决”这两个字。

    将使用寿命有限的卫星擅自变轨消耗宝贵的燃料的确是不对,但是特殊情况有特殊对待。放在那个时候,如果中将花仍旧死守着条例也许整支舰队都会面临没顶之灾。

    损失一颗卫星对于现在的中国来说并不算太严重的事情,可如果损失了一支舰队,那就意味着损失了中国海军工业二十年来积攒的精粹家当。

    更重要的是损失了三十年战略培养出来的一大批宝贵人才!而这批宝贵的人才,才是比任何价值都要珍贵的财富!

    看着在港口外停靠的舰队船只,从这几个小海港临时缴获征募的各种小船来回运送着消耗的补给物资,看着十三艘导弹舰、六艘轻、中型航母、四艘在原导弹舰基础上放大版的新型导弹舰所组成的攻击主力。

    除此之外,还有三十多艘护航驱逐舰作为防空、反潜舰,最后能有攻击力的就是四艘蛇级远洋潜艇,这些就是中国远征舰队主力家当。

    再看看天际那边看到不到的地方,姗姗来迟美国舰队在得知中国人比自己提前赶到之后,无奈的停靠在墨尔本一带进行休整补给,谁的心中都为这支舰队的所有水手们涌起一股自豪!

    随着两方舰队先后到达,谁也都知道,决战的日子越来越临近了,在中国国防部的作战意图中。中**队这边成功的将美军主力舰队从菲律宾以东一带给拖到了奥古斯塔港以南一带。

    美国舰队在关岛和菲律宾之间仍旧留下了一定的船只保证其海洋制海权,可前来参加奥古斯塔港大决战的船只也不少。

    从高空卫星侦察图像上来看,连同澳大利亚海军,澳美联军的舰队一百来艘,再加上辅助的补给舰还有澳军三十九艘鱼雷艇,庞大的舰队群让人望而生畏。

    !#

    【 注册会员可获私人书架,百~万\小!说更方便!永久地址: 】

    .,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