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百零四章 利剑出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六百零四章 利剑出鞘 (第2/3页)



    不过政府高层方面也在积极与西方世界寻求和平的道路,战争的无限期延续并不符合华联接下来的利益。

    与西方列强们的谈判是大家都需要的,仗打到这个地步,的确是打得有些打不动了,以美英法三国为核心的同盟国中,在经受过未知的武器电磁脉冲弹打击之后,国家电力输送体系受到了严重破坏。

    诸列强国内的工业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虽然有人认为这是中国人的某种新式武器所造成的破坏,但是这种说法也只是有着一部分市场。

    因为中国方面也受到了类似的干扰,只是和西方列强们相比起来损失要小很多,或者说是微不足道。

    在电磁脉冲影响风暴中,损失最为严重的就是美国,受到的影响也是最大。为此,美国方面只能选择缩小作战区域范围,集中力量做好防守本土,生怕中国方面趁着这个时候打过来。

    而英法两国,则由于美国大哥都没心去打了,自己当然也只能缩着不敢挑着大梁。即便德国人也已经正式向中国人宣战了,可中国人似乎根本不用太过于担心,华北集团军在秋明一带厶着,你德国人要和中国人作战就得先过那一关。

    细观中国方面,也是有些打不动的迹象显现出来,西北线,华北集团军在占领秋明和叶卡捷琳娜堡后便向后回撤了一段,为了避开电磁风暴的波及。

    因此战线由于拉的过长也导致华北集团军现在所能得到的补给刚刚超过所需量,如果要想发动新的攻势,那么凭借现在的后勤补给量来做准备,没有半年是无法再发动起新的战役。

    西南线,别看中东伊朗一带平原开阔,但是补给是从西亚一带过来的,从西亚翻山越岭的运输给养,后勤部门表示压力山大。

    南线方面,由于南线已经基本没有了更多的土地供中国部队占领,这南线基本无战事可言,唯一让大家忙碌的就是来回运送各地的移民。

    东线,由于美国海军收缩战线,再加越来越多的中国新战舰象下饺子一样不断的下水,东海、黄海舰队的底气是越来越足,现在东海舰队的机载飞机甚至可以开始向日本冲绳岛和日本本土扔炸弹。

    至于最后的正北线,远东战区司令王立文正巴巴的等着天气转好之后继续向北推进,至于推进到哪,估计是白令海峡一带。

    如此多线作战,说实在话,已经将中国好不容易积攒的那点家业给折腾的差不多了,这仗还是需要慢慢打的。

    正是因为如此,当中国方面表现出那么一丝的谈判意向时,很快便得到了西方列强诸国们的响应。

    而且对于美国人和德国人来说,他们也需要时间来缓冲,更需要争取更多的时间将自己的核弹给研制出来,因此在谈判桌,在经历过最初的强势之后,中国外交部长顾维钧轻柔的说了一句:

    “既然你们不太想谈,那么我们就休会,继续打……”

    这一句出来,当即让西方列强的谈判代表们两眼一抓瞎的急了,你可以扯皮,也可以讨价还价,但是你不能不谈啊!你要不谈的话,我们怎么和你打啊?

    这样的谈判根本没有效率可言,或者说,在各方都存有投机心理的前提下根本就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结果,其最终结果就变成大家相互在谈判桌相互扯皮拖延时间。

    反正大家都需要时间来重新养精蓄锐或者说是另图它谋,为此谈判桌,除了每天消耗掉的时间之外,还有象征性讨价还价的扯皮,以及对协议逐字逐词逐句的废话,就没有更多的事情可干。

    时间进入到四五年夏季,这个时候双方都在这半年多的时间里稍微的恢复了一些元气,特别是美英法等国,受电磁风暴影响的国家工业体系总算是全面得到了恢复。

    掣肘了快半年的战争机器再次准备开动,而中国方面,由于同样有了半年多的休整,新一轮攻势自然也准备完毕,就等苍龙旗一挥,便发兵出征。

    只是这一次,主角不是他们,而是战略炮兵。

    从一九四五年开始,战略炮兵这个词出现在中国高层领导人口中、案头的次数是越来越多,证明着他们现在所受到的关注也是越来越大。

    同时越来越多相关的准备资料还有各式文件也频频出现在陈炯明和其他中国高层领导人的眼前,证明着距离核弹洗地的时间是越来越近。

    而今天,一份经由十八个负责人共同签署的任务执行单被李少杰、陈永善和卢鹤绂等人共同交到了陈炯明的案头。

    郑重的,陈炯明在这份“战略打击”的文件签署自己的大名。每一笔他都相当的仔细,完全不象平日里那样一挥而就。

    对于他来说,自从当这个国家元首后,他还真没有如此郑重的签署一份文件,哪怕是自己入主中国国家权力宝座签署的第一份文件时也没有象现在这样。可见这份文件的重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