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百四十一章 暗藏心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六百四十一章 暗藏心机 (第2/3页)

算是一组非常完美的组合了,陈展堂带来了兴华社内部的先进技术理念,胡镇超在机械方面的功底极其扎实,杜淳则是一个优秀的电子工程师。三个臭皮匠凑在一块,琢磨了个把月的时间,一具新时代的木牛流马终于初见雏型了。

    工厂里另外几名高级技工也被邀请参加了这个攻关小组,他们从自己的实践经验出发,对模拟五轴系统的设计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到了最后要将设计图纸转化为实物的阶段,几名老工人的作用就更加显著了,许多非常jing密的控制部件,也只有凭着他们的技术,才能加工出来。

    设备改造完毕了,陈展堂带着几名老工人把夹具等附件装上龙门铣床,杜淳亲自进行电路的连接和调试。秦昌辉从翻砂车间扛来了工件的毛坯,这是由胡镇超亲自制作木模,再由翻砂车间的翻砂工铸造出来的。

    “好了,可以开始了。”胡镇超宣布道。

    三名老工人走上前去,对着工艺图纸,把毛坯件装上了夹具,然后,由其中的一名大师级钳工主持cāo作,车工和钳工在一旁辅助。

    在华联的技术体系内,工业技术领域都有着技师等级的划分,分别是学徒、中级技工、高级技师、大师级技师。

    通常而言,高级以上才被称为“师傅”或者“技师”,而中级层次的怎多被称作“陈工”或者“李工”之类的,姓氏的后面带个“工”字,以示尊重。

    这当然不是硬xing要求,你要是脸皮厚,也可以拿着中级技工证自称某某师傅。

    再高级一些的,就是宗师了,那样的人基本上都进入专业的学校或者被zhèng fu保护起来,自然不会在这种“小工厂”里呆着。

    一般来说,大师级已经是工厂生产一线的顶尖人才了。

    电机呜呜地响了起来,工件在夹具的推送下,缓缓前进,铣刀飞速地旋转着,从毛坯件的表面削下一片片细小的切屑,切削液从喷头里流出来,淋在切削面上,把切屑带入废液箱。

    奇妙的景象出现了,夹具在专用芯片发出的指令引导下,开始做着各种不可思议的运动。铣刀明明就要切削到某个位置。谁知,工件却自动地发生了旋转,把另外一个位置送到了铣刀的刀口上,一个美丽的弧型加工面缓缓地展现在众人的眼前。

    “太神了!”旁边的几位老技师都拍掌叫绝,那名老钳工的脸上满是紧张和严肃,但一种异样的喜悦神采,分明也在他的眼波中流动起来。

    “好,换下一个位置!”胡杨喊道。

    他的话音还没落下,秦昌辉已经走上前去,熟练地拧松夹具上的六角螺丝,把工件调整了一个位置。几个工人拿着量规、卡尺等工具一阵忙碌,确保工件的位置没有一丝偏差,然后才退后一步,让刚才的老钳工再次开始铣削作业。

    加工工作整整干了六个小时,所有的人都因为兴奋而没有一丝倦意。几个女xing职员担当起了后勤工作,给大家送来美味的饭菜。技术人员和工人们一边吃饭,一边眉飞sè舞地谈论着这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加工实验。

    “怎么样,成功了吗?”厂长李长鑫不知什么时候出现在众人的身后,乐呵呵地向众人问候道。

    林陈展堂等人的这次攻关,事先当然是要向厂里汇报的,由于这项实验对于厂里没有任何可以看得见的收益,所以厂里表示,所有的实验支出,包括工人的加班费等,厂里一概不能报销。

    对此,陈展堂毫不在乎,他把这项实验列入了公司的研发计划,所有经费都从自己的公司列支了。

    因为武汉重工是一家由兴华社出资,与武汉市zhèng fu合资经营的一家中型工业企业。虽说合资,内部的财务系统还是有着区别。

    不过尽管不能出钱,但厂长李长鑫对于实验还是给予了jing神上的支持。他作为老一代的技术工人,不太清楚叫作五轴联动,但觉得能够让陈展堂和胡镇超都如此痴迷的事情,想必是有些意义的。看到众人围着一个加工完毕的工件欢欣鼓舞的样子,他忍不住走上前来分享一下大家的喜悦。

    “李厂长,你看看,这是我们刚加工出来的工件。”老钳工兴奋地向李长鑫报告道。

    “这是干什么用的?”李长鑫也不认识这个东西,它长得实在是太怪了。

    陈展堂笑道:“这就是一个玩具,只是为了实验我们的模拟五轴系统是不是有效。现在看来,我们的实验取得了完全的成功。”

    “这个东西,加工得很jing巧啊。”李长鑫抚摸着工件上的表面,感受着那奇妙的流线型状,“你们说的五轴联动,就是能够加工出这样复杂的表面?”

    “如果有足够的时间,我们可以拿这台机床加工出一个维纳斯雕像来。”林振华笑道。

    “没错,李厂长。你不知道,如果放在过去,要加工一个这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