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三章 紧急商议 (第3/3页)
考问题。
“他的那套系统我也看过了,确实不错。无论是军用还是ri后转作民用,都是有利可图。但那个数字化士兵我就不太看好了,至少在未来三十年内,没有实现的可能。除非你不惜代价帮他,不过这怎么可能?”
刘浩然望着钟泱,这既是试探,其实也是一种询问。因为对于智能工厂的作用,他了解的不算少了。也知道钟泱不会大规模干涉现实世界的科技进步。
钟泱听了,也只好苦笑:“你不用这么来试探我,我就老实和你说了,智能工厂在早期。帮助还真是挺大,并且具体的限制也不像现在这般严格。可随着古文会的发展,以及我对华夏文明的发展影响越来越大,智能工厂的限制反而激增了。”
这并不是假话,也不是客套。更无需隐瞒。钟泱早就对此有所察觉,刘浩然他们也不笨,从一些蛛丝马迹就能看出来。
按照钟泱的理解,智能工厂是作为最后的保护手段。用以维持华夏文明的复兴和延续,并且随着时代的变化诞生出良xing的改革。温和而绵长。
但不能用来直接干涉现实世界,比如说无限制的生产各种高科技物品投放入现实世界。更不可能大规模制造强大的机械构装体,入侵地球。
或许在很多庸人的理解中,这样很爽,也很简单,但对于华夏文明的发展来说,这叫反客为主。原本的文明会在突然出现的更高科技面前显得软弱无力,传统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的体系也未必能够经受得起这种考验。
本当年扬言脱亚入欧,搞完全西化,结果导致社会普遍不满,甚至酿成后来的军事政变。
钟泱明明知道这些,又怎么会重蹈覆辙?
更何况智能工厂被设计出来的本意,就是为了保证华夏文明的延续,这是由那个比钟泱更高的意志所做出的决定,钟泱也毫无办法。
“好,改天我找个时间和陈炯明谈一下。”聊到最后,钟泱也只好答应了刘浩然的请求。
这件事不是个小事,zhèng fu把手伸太长了不是件好事,同样的道理,这样避免了产经联ri后利用经济的巨大优势来要挟zhèng fu。
各自做好自己的本分,维持华联的体系稳定,这才是最重要的。有矛盾不要紧,大家可以坐下来慢慢谈,但不能恶xing竞争,也不能互相纠缠,这样很没意思,也不好。
“对了,你的xi zàng之行怎么样了?”刘浩然有聊起了一个新的话题,他对这种考古还是很感兴趣的。
毕竟钟泱曾经和他提到过关于一些人类超古代文明的事情,并且在掌握了整个庞大的中国之后,运用强的政治经济军事力量,古文会也搜集到了许多的蛛丝马迹。
其实关于人类历史之前的超级文明,古代典籍或多或少都有着相关的记载,一部分当然是瞎编的神话故事,但也有相当的一部分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
不要以为像是《永乐大典》这样的古只有收藏价值,它本身也是具备这极高的科研价值。要知道,古代先贤很多时候都会将他们东西用文字记录下来,并且告知后世的子孙,不断去理解和认知。
这才是科学,这才是真正的研究心态,而不是那种迷信科学的二百五,连科学的定义都没弄清楚,就整天说这个不科学说那个不科学。
“还不行,第一期的挖掘工作至少要四个月,主要是为了不破坏外部墙体结构,导致不可预测的风险。不过还是找到了一些有趣的东西,那也足够证明了超古代文明存在的痕迹,我过些时候再和你说,现在时机还不成熟。”
钟泱仔细想了一下,还是决定先卖个关子,反正这种事对刘浩然他们的影响不大,没必要什么都说。要是出了麻烦事,那才不好收拾。
这不是怀疑刘浩然的人品,但人总是有好奇心的,万一让兴华社里面的其他人知道了,可就未必有着刘浩然的自觉了。
钟泱在世俗世界的威名仅仅局限在很高层的范围里,并不是每个人都认识到他的可怕,真要有个不开眼的大家族子弟过来招惹,也是挺麻烦的事情。
对于xi zàng的挖据事物,刘浩然也只是顺口一提,见钟泱不打算详细说,他也不在意。反正这事对他来说,只不过是茶余饭后的谈资,他更关注的还是兴华社的发展,自己财富、名誉和地位的提升。
不过关于超古代文明的详情,真正了解其价值的人恐怕很少,至少钟泱从xi zàng的那个“世界轴心”里就找到了不少人类目前无法掌控的科技。
比不智能工厂是肯定的,但是绝对高出先是科技一两百年,并且难以大规模仿制。
钟泱从那处洞穴内捕捉到了四只猫面人身怪物,并且还找到了另外数十个冷冻舱。那里存放着不同的人形怪物,初步断定为古代文明中的基因改造物种,不过具体的数据还要进一步分析和取证。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