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百八十八章 道德VS利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九百八十八章 道德VS利益 (第2/3页)

不吭声了,既然岳环山自己也清楚这一点,那他还需要多说什么呢?

    现在他倒反而希望岳环山索xing向他要点赞助了,比如资助建立几所希望小学啥的,出个百八十万,刘永灼也不会皱一下眉头。

    其实公司现在每年用于助学、扶贫之类的投入,也是有上千万的,在做慈善方面,公司大多数股东的观点和刘永灼很一致,都觉得企业应当承担一些社会责任。

    但投资则是另事了,它不但涉及到资金的投入,还要牵扯到和管理方面的jing力投入。在涉及到投资的问题上,企业必须是唯利是图的,谁愿意把钱投入到像百sè市这样各方面条件都非常恶劣的地方去。

    岳环山从秘手里接过自己的公文包,从里面拿出了一叠皱皱巴巴的纸,递给刘永灼,说道:“小刘,在你拒绝我的要求之前,能不能请你看看这些东西。”

    “这是什么?”刘永灼一边接过纸张,一边问起。

    岳环山轻声说着:“这是我们市上一次小学作文竞赛的优秀作品,我专门从教育局要出来带在身边。刘总经理如果不忙的话,可以看一看。”

    刘永灼一头雾水,不知道岳环山让自己看这些小学生作文用意何在。他随手翻开一篇。只见上面这样写道:

    “一个人就是一个家,一个人吃,一个人住,一个人想事情。爸爸妈妈说。他们去南方挣钱,挣了钱就可以回来盖大瓦房。我不知道盖大瓦房有什么用,房子不是我的家……老师叫我们好好学习,说我们成绩好了,爸爸妈妈就能放心了。可是他越这样说。我就越不想好好学习,如果我的成绩很差,爸爸妈妈就不会放心了,他们就会回来看我……”

    看着作文纸上的那稚嫩的笔迹,刘永灼忽然觉得眼睛有些cháo湿了,他知道这篇文章里写的是什么,这篇文章的小作者,就是欠发达地区农村里非常普遍存在的一个群体:留守儿童。

    随着沿海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内地农民离开故土。前往沿海去务工,从而形成了一个多达一亿人的农民工群体。

    绝大多数的农民工在务工地没有自己的住房,只能住在工棚里,所以根本无法带着家里的老人和孩子一同出门。那些被留在家乡的老人和孩子,就成了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

    几岁的孩子,常年不能见到自己的父母。那种孤单的感觉,刘永灼是能够体会得到的。他和妻子林欣儿今也经常出差在外。每次回到家中的时候,年幼的女儿都会粘着他们不放。尽情地索取着他们亏欠的父爱和母爱。

    事实上,刘永灼和妻子林欣儿在家里陪女儿的时间还是不少的,与那些一年甚至两年才能回一次家的农民工相比,他们在家的时间要多得多。想到自己的小女儿,刘永灼对于写这篇作文的孩子顿时生出了无限的同情。

    刘永灼忍住了落泪的冲动,继续翻看着后面的那些作文,小作者们的文笔参差不齐,但文中所流露出来的那种思念父母、渴望阖家团圆的心情却都是同样的强烈。

    刘永灼看了十几份之后,终于看不下去了,他放下那一堆作文纸,抬起头看着岳环山,问道:“岳市长,你让我看这些,有什么用意吗?”

    岳环山这才说道:“刘总经理,我拿这些孩子们的作文给你看,是想告诉你一点,我们荆西市大概二百万人口,却有十万以上的留守儿童,他们每天过的,就是这上面写的那样的生活。”

    “因为没有父母管教和照顾,各种事件频发,有些孩子甚至很小就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老实说,我原来就打算在市长这个位置上混ri子,熬资历,不想折腾了。可是这一次教育局长把这一叠作文交到我的办公室,看过之后,我觉得……我失职啊!”

    说到这里,岳环山的声音有些哽咽了,他不好意思当着刘永灼的面落泪,只能停下来,以便让自己的情绪稍微平静一些。

    看到市长动了感情,秘连忙插上话来,以免冷场。

    秘介绍道:“刘总经理,我们岳市长把这些作文带到了zhèng fu办公会上,我们所有的市领导看过之后,都落泪了,一致提出,必须大力发展我们荆西市自己的产业,让农民离土不离乡,让孩子们不会离开父母。”

    “这一次,岳市长就是出来找投资商的,我们非常需要像华扬重工这样的大企业到我们那里去投资建厂,我们那里的劳动力成本比沿海,比其他一线大城市都要低得多,你们如果去投资的话,肯定能够有收益的。”

    “不,谈收益是没用的。”岳环山平复了一下自己的情绪之后,打断了秘的话,对林刘永灼说道:“刘总经理,算成本和收益账,我算不过你们这些企业老总。我想,如果在百sè投资有收益的话,你们肯定早就去了,也用不着我出来化缘请你们去。”

    “我只是想替这些孩子们求求你们,就算是可怜可怜我们百sè的10万留守孩子,你们就给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