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百九十八章 产业迁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九百九十八章 产业迁移 (第2/3页)

我就过去了。”

    “对了,邓省长,你是没到荆西去看,那里实在是太贫困了,和山外相比,简直差了一个世纪啊。”

    邓汉生也点点头:“承担社会义务是企业应当做的,在这一点上,你们集团堪称咱们全省企业的楷模。不过,你说百sè贫困,咱们鄂省也有贫困县啊,你们是不是也应当关注一下家门口的扶贫工作呢?”

    刘永灼尴尬地笑道:“邓省长,我们集团每年都会对省里的贫困县市给予帮助的,光是给贫困县市留出来的招工名额,一年就有几千个。另外,咱们鄂省在邓省长的英明领导下,经济欣欣向荣,像百sè那样贫困的地区,已经完全消灭了,我们想去扶贫都找不到对象啊。”

    刘永灼后面的这句话,可就是彻头彻尾的马屁了。

    鄂省这些年的经济发展不错,即使是贫困县市,也仅仅是挂一个贫困的帽子而已,实际上百姓的生活水平并不低,比百sè地区要强出不少,这是事实。

    但鄂省的经济发展,一方面是由于鄂省地处珠三角和长三角之间。可以受到两个三角洲地带经济发展的辐shè。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长江工业带的形成,带动了全省经济的发展。如果要论贡献的话,兴华社和刘家所做出的贡献。没准比邓汉生更多呢。

    不过,千穿万穿,马屁不穿。

    听到刘永灼这句话,邓汉生也忍不住笑起来了。自然不好再去追究刘永灼到桂省去扶贫的责任。

    事实上,他事先已经让人了解过了,知道兴华社在百sè只建了几个小厂子,投资不算太多,这些钱邓汉生也没看在眼里。

    此次他敲打刘永灼。只是提醒他不要把肥水引到外人田里去而已,这就是所谓的为官之道了,什么都是要讲利益的。

    “小刘啊,我这趟到武汉来,可是专程来找你这位大人物出主意的。你支持兄弟省市的扶贫工作,这是应该的。不过,是不是也应当拿出一部分jing力,关心一下咱们鄂省自己的发展呢?”

    “目前。长江中游各省都在大力地搞招商引资。咱们鄂省在这方面,有些落后了。我这个当省长的,可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啊。”邓汉生这回也换上了一副焦急紧迫的神情,这种为国为民的形象,可不是随便可以练就出来的。

    刘永灼呵呵一笑:“邓省长。咱们鄂省在招商引资方面,一向是长江中游各省做得最好的。怎么在你眼里,反而是落后了呢?你这不会是爱之深、痛之切?”

    “小刘。你这段时间可能一直在百sè考察,没有关注外面的事情。自从联邦zhèng fu对长江进行疏通以来,沿长江一线的开发可是如火如荼。咱们过去的确算是做得比较好的,但这两三个月以来,咱们的招商成绩反而不如兄弟省份了,这事可不能掉以轻心啊。”

    “有这样的事情?”刘永灼顿时诧异着惊呼道,“邓省长,我离开百sè之后,是特意坐船沿长江赶来武汉的。一路上,我倒的确看到兄弟省份在大力建设开发区,并且成效显著。”

    “不过,咱们武汉的区位条件也不差,而且发展得更早,基础比兄弟省份那些新建的开发区要好得多,为什么反而在招商上缺乏竞争力呢?”

    “刘总,你有所不知。”现任的武汉市长胡致访插话道,“咱们整个武汉工业带的硬件条件,在长江中游各省建立的开发区中间,是首屈一指的。咱们武汉港有四个集装箱码头,四个散货码头,武汉机场的规模在全国来评,也就仅次于广州、上海和南京这些大城市。”

    “可是,问题也就出在这了。因为咱们这里开发得早,地价、劳动力价格等等各方面的价格都比那些新建的开发区要高得多,这样一来,可就是把那些投资者给吓跑了。”

    “原来如此。”刘永灼恍然大悟,其实,这一点是他早就应当想到的。

    由于古文会的崛起,中国工业得到跨越式发展,如今位居长江中游的武汉俨然已经成为整个南国的一颗明珠。仅武汉一地,年产值在一亿以上的大企业就有十三家。

    其中还包括华扬重工这样全国闻名的重工业巨无霸,至于中小型企业,更是数不胜数。

    整个武汉江港一年的货物吞吐量高达一千七百多万吨,集装箱十二余万标箱,这还是在长江运力受限的情况下所达到的。如今长江航道已经疏通,未来的发展更是不可限量。

    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土地、劳动力价格的上升,兴华社的人力资源部曾经做过调查,发现武汉的劳动力价格,几乎与几个沿海开放城市差不多。

    以往,为了降低劳动力价格,集团经常到鄂省南部的一些山区市县去招收工人,但如今,连从山区来的工人的工资水平也已经无法再降低了,这就是进入了所谓发展的瓶颈期。

    “地价高,劳动力成本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