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南非铁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南非铁矿 (第2/3页)

资基金的使用方面。国家还是要进行监督的,这不是对你们信任不信任的问题,而是金额实在太大,万一出点风险。会影响到社会稳定的。”

    刘浩然对此也表示理解:“实际需要投入的资金,大概也就是60亿华元左右。整条运河的投资,我有把握控制在100亿华元以内。这一段时间,我和很多商业场上的朋友沟通了一下,大家都有意对这个项目进行投资。我估计凑齐60亿的难度不大。”

    朱安这下子才放下心来:“那我就心里有数了。来之前,领导还交代我说,如果你们在筹资方面有困难,国家也可以考虑以变通的方式提供一些。我倒觉得这是杞人忧天,光你们兴华社,估计筹措出10亿华元也不困难?目前国内各家企业现金流最充沛的就是你们了。”

    刘浩然摇摇头道:“恰恰相反,我们现在现金流非常短缺。你看看,我们这一段时间上马了微电子公司和汽车公司。尤其是微电子项目。这简直就是一个无底洞。多少钱砸进去都听不见一个响动的,我们现在缺钱缺得厉害呢。”

    “你们的微电子项目不是已经投产了吗?我听说你们的第一批芯片马上就要问世了。”朱安诧异着问道。

    刘浩然细心解释着:“只能说是我们的一期工程投产了,我们还有二期、三期,这都是需要大笔资金投入的,所以,我们还真有点事情想麻烦计委帮我们解决一下。”

    “什么事情?”朱安问起原因。

    “我们想上市。”刘浩然肃声说道。

    这并不奇怪。古文会在背后主导着的中国,对于金融方面的管理异常严格。像兴华社这样规模庞大而又没有上市的公司,并不算非常罕见了。

    对于企业融资。以前一直是由产经联主导,企业不允许私自集资,更没有上市这样的说法。不仅是兴华社,就连天宇集团和青竹化工,都没有所谓的上市。

    钟泱向来比较反对股票和基金等虚拟经济的膨胀,认为那是股市畸形发展的一个表现。

    可实际上,按照企业管理理论来说,股市是一个配置生产资源的场所,这种生产资源包括资金,还包括管理。

    企业上市,是为了解决企业生产资本不足的问题,在吸引公众资金的同时,企业还需要接受公众的监督,向股东让渡出一部分控制权和利润。

    对于企业来说,是否选择上市,要看企业本身是否缺乏资金,是否无法从其他的渠道获得资金,以及是否愿意让渡出这部分控制权以及利润。

    如果企业本身资金比较充裕,而企业原来的所有者又希望能够保持自己对企业的控制权,并且不愿意让别人来分享企业的利润,那么就完全没有必要选择上市。

    事实上,在西方国家,有很多大公司就是一直选择不上市的。

    例如美国的科氏公司,据称是全球最大的非上市公司,年产值高达50亿美元,从事包括原油开采、炼化、贸易、管道运输、农业和畜牧业、金融服务、道路沥青等方面的业务,至今已有近五十年的历史。

    科氏公司在扩展业务的时候,一直都是使用自己家族的资金,而不从资本市场上融资。

    这样做的结果,虽然是融资的规模受到了一些影响,但公司所有的利润不再需要与其他投资者进行分配,最终形成的积累反而会更多。

    在全世界,尤其是欧美等国,很长一段时间内,上市公司几乎没有向股东分红的义务,而股东大会这样一个决策和监督机制,也形同虚设,这就使得上市公司可以坐享从市场上筹措到的资金,而无须付出任何代价。

    在这样一种氛围下,企业上市就变成了一种单纯的圈钱行为,企业根本不需要考虑是否要上市的问题,上市与否,只是取决于能不能获得上市的资格。

    刘浩然也算是一个搞技术出身的人,做事是颇为严谨的。

    在他的心目中,如果公司要上市,就必须严格地遵循上市公司的规则,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企业的利润应当拿出来分红。让股东享受到投资的收益。像其他公司那样巧立名目截留股东红利的作法,刘浩然是做不出来的。

    但这样一来,企业的发展就要受到影响了。

    兴华社这些年一直都是把大多数的利润重新投入生产。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作为一家非上市的公司,这样做无可厚非,毕竟林振华自己是企业最大的股东,而代表国家持有股份的鄂桂粤三省经委也支持这样一种做法。

    两个最大的股东意见一致了。别人也无话可说。

    如果兴华社上市,情况就不同了,再这样把利润都留下来用于扩大再生产,对于广大中小股东来说是不公平的。

    用曾经流行一时的委托代理理论来解释,小股东把决策权委托给了控股股东。控股股东出于追求自己控制权最大化的动机,就会拒绝分红。

    因为这样可以把更多的钱留在自己手上使用,而这就属于代理人损害委托人利益的行为了。这些理论上的说法,刘浩然当然是不懂的,即便是职业经理人出身的兴华社内部那些高管,对此也知之甚少。

    不过他们有一点认识是共同的,就是认为兴华社暂时还不到需要上市融资的地步,如果学着其他公司那样去“圈钱”。未免与他们的价值观有所冲突。

    就这样。兴华社这个大型集团一直做到了年产值120亿华元的规模。在国内已经是首屈一指了,却仍然是一家非上市公司,这件事一直都被西方各家大学的砖家教授们拿来作为教学时的反面案例。

    据砖家们分析,兴华社没有上市的原因有二种可能,其一是汉华的领导层有小农意识,不懂得资本市场运作;其二则是证券监管部门从中作祟。故意不让兴华社上市。

    对于后一种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