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孟加拉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孟加拉国 (第3/3页)

的交通枢纽,以切断东巴的内部联系。

    最后利用向心突击,肢解围歼,一举攻占东巴首府达卡。

    巴基斯坦的地理位置看似两头钳制住了印度,但换一个角度来说。处于“圈内”的印军更加便于调集兵力,围点打援。

    就像现在,印军灵活的转变攻守模式,西线转攻为守。而东线转守为攻,完全是一气呵成。

    与之相反,巴基斯坦由于地理上的原因,分布在东巴和西巴的军事力量都是固定的,很难进行随意调动。

    除非有华夏联邦军的海军舰队护航,不然根本就没有办法将兵力调集到孟加拉。在以前,巴基斯坦要么是然道从陆地上经由中国西南的公路和铁路进入孟加拉,要么是依靠海运。

    而现在,印度海军控制了小半块印度洋,沿岸地区更是被严密封锁起来。巴基斯坦很难调兵进入东巴。

    事实上,面对巴基斯坦驻扎在孟加拉的国家化正规军队,“孟加拉解放军”根本无力抵抗,大多数叛军分子在失败后逃往印度,还有大批信奉印度教的东巴人也逃往印度避难。

    自古道,内乱必生外患。

    东巴局势的恶化,这就给蓄谋已久、一直想肢解东巴的印度,提供了一个发动战争的绝好机会。

    到了6月份,在东线聚集了优势兵力的印度,开始磨刀霍霍。

    在东巴基斯坦战线上。印军的兵力绝对优于巴军。

    巴军仅部署了4个步兵师,装甲部队主要包括1个“土狼”式坦克团,1个的“土狼”式坦克营和1个“土狼”、“灰熊”坦克混编特别中队。

    还有2个空军中队,辖17架“猎鹰”式喷气战斗机和少量用于通讯的直升机,及少量的海军炮艇。这些武器。基本都来源于中国的第一代产品。

    而印军方面,则专门从西线调来了许多主力部队。其中包括陆军3个军,下辖7个师,3个装甲团。

    其中1个团装备m60坦克,1个团装备pt一76坦克,1个团装备amx一13坦克和“白鼬”装甲侦察车。

    以及印度最出名的战略空降部队,第50伞兵旅。

    空军的14个飞机中队,其中包含4个导弹中队,共有200架战斗机。

    海军舰艇计26艘,其中更有1艘从英国买来的航空母舰,舰载机33架。印军总兵力约17万人。

    另外一方面,印军还频繁地举行以进攻东巴为背景的大规模陆空联合演习。

    而从6月7ri开始,印军的前锋就忽然发动袭击,攻占了巴军在孟加拉西北部的前沿哨所。哨所被拔掉之后,印度就能从容掩护其兵力的调整和分派,使得巴基斯坦的守军无法获得可靠的信息。

    截至6月中旬,印军参战的主要兵力已经基本到位。就是这样,战争弩弓悄悄地张满,一场大战一触即发。

    6月22ri,印军对东巴发动了全面进攻。

    面对印军的“不宣而战”,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总统宣布全力迎战印军,并授权巴军在西巴采取了先发制人的进攻行动。

    对于国小、实力弱的巴基斯坦来说,无疑这是理智的选择。

    那是因为,这场战争对于巴基斯坦而言更具有决战xing质。巴军决定先于敌人而采取行动,争取在西巴战场上获得主动权,以策应在孟加拉作战的巴军。

    但是对于早有预谋的印度而言,这一宣战正中下怀。

    印度总理英.甘地夫人甚至兴高采烈地在向全国宣布:“孟加拉的战争已经变成对印度的战争了。”

    至此,第三次印巴战争终于全面爆发了,并且朝着既定的轨道前进。

    战争在东巴和西巴两个战场上分别展开,印军的战略企图是:东攻西守,以夺占东巴为最终目标。

    而巴基斯坦的战略指导方针则是全力固守各战略要地,以此粉碎印军的突击行动,保证故土的完整。

    到了6月23ri,巴基斯坦军队从空中和地面对印军实施全线出击,这是宣战之后,巴军的第一次主动出击,而不是按照中国方面的原定计划那样诱敌深入。

    巴军集中几个师的兵力从向昌布和苏莱蔓基两个方向向印军发动了钳形攻势,企图合围部署在克什米尔和帕坦科特地域的印军第7、第36、第26步兵师。

    由于在苏莱蔓基、费罗兹普尔方向作战的巴军投入的兵力不够,被印军很快扼住了进攻势头,在以后一段时间内,双方互有攻防,陷入僵局。

    而在班赤、昌布地区由于巴军投入了相几个师的兵力,并得到巴空军多次有效的空中支援,巴军在几天时间内占领了印度150平方千米的领土。

    但在印军预设阵地的阻击下,巴军进攻的势头没有继续,被迫与印军在班赤、昌布一线对峙。落入了印军的节奏之中,不得不以相对弱势的兵力去攻击地方稳固的防御阵地。(未完待续。。)

    s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