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出埃及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出埃及记 (第3/3页)

麦人,甚至能够使没有防护而接近它的人染上肿瘤。例如以便以谢战役后的非利士人。

    当然,还能够克服重力,例如抬约柜者们有一次“被抛上了天空,又落到地上,反复数次”,些可都是《圣经》中的原文记录。

    摩西如果能制造这样一台机器,那么。我们便只剩一个问题要问了:他是否有动机这么做,是否有机会这么做呢?

    要指出,他这么做有个很强烈的动机。摩西是被“自水中救起”的许多传播文明的英雄之一。有证据表明,他一生的首要目标可能并不是建立犹太教信仰,尽管他的确做了这件事。

    他所做的只是让以sè列人获得文明,因为他们在出埃及之前。只不过是一群被放逐到埃及的移民劳工。毫无组织,没有跟班的帮忙的,类似现在驱赶的农民工。

    假定先知摩西决定去激励进而动员这群原始的、几乎无法驾驭的游民,其办法就是让他们坚信,他将带领他们去“上帝的恩许之地迦南”。他把迦南描述得令人神往,说它“美好宽阔……流着nǎi与蜜”。

    摩西如果真的这么做,他便远远不是一位深谋远虑的领袖,他对人xing弱点的判断便远远不够清醒。因为他竟然打算把一群基本上毫无组织的乌合之众直接带到迦南福地去。

    摩西知道,他们最终到达迦南以后还会遇到一些可怕的劲敌。因此,要战胜这些劲敌,他首先必须使以sè列人守规矩,有士气,必须使他们服从他的意志,必须用纪律去约束他们。

    这个推理很吸引后世的学者们,因为它似乎合理地解释了一个看似很没有必要的事实,那就是据说以sè列人在西奈半岛的恶劣荒野上流浪了40年。

    当时至少有两条著名的商旅路线,旅人们沿着它们穿过埃及与迦南之间的沙漠,一般只需要几天。

    因此现在的学者们认为,摩西决定不走这两条现成的路,却让以sè列人去遭受长期的困苦,这只能是一个经过审慎考虑的策略:想必他认为这是砥砺以sè列人,以便去占领那片恩许之地的最””好办法。

    那可是整整40年,你可以去自己试试!

    不过,这个策略也有障碍,摩西必须解决一个难题,即说服以sè列各部族在沙漠荒野上团结一致,共同克服游牧生活中的一切困难和严峻挑战。

    这个难题的确很不好解决,《圣经》里描述荒野流浪的经文清楚地表明了一个令人痛苦的事实:摩西曾一度很难获得以sè列人的信任,而不得不强迫他们服从他的命令。

    实际上,摩西每次制造一个新奇迹,他就不得不制造更多的奇迹,以sè列人便会听他的话。但也有些时候,尤其是在遇到灾祸的时候,他们就怨气冲天,纷纷抱怨,尖刻地指责摩西,有时还公开反叛他。

    学者们做了个较为合理的假设:在这种情况下,先知摩西可能认为,必须用一种便于携带的“奇迹制造机”把自己武装起来。

    这样一来,无论何时何地,每当需要一点“魔法”时,他就可以用这个机器去迷惑和驯服以sè列人。他难道不会这样想吗?

    约柜实际上就是如此,它是个便携的奇迹制造机,而摩西用它来确保无论环境多么困苦,民众都会服从他的命令。

    约柜难道不正是这样的机器吗?所以这么推论出实际约柜开始只是为了摩西掌握控制民众,让民众的思想都归顺,不得不造出来这么个神奇的盒子。

    《圣经》里不难找到为这个目的而使用约柜的例子,其实,约柜被制造出来以后,摩西的行为就发生了极为显著的变化。

    以前,摩西对付以sè列人的不断要求和抱怨时,还只是使用一些小法术。

    例如,用杖击打沙漠上的磐石,使清水从中流出;把树丢进苦水,使之变甜;向人们分发作为食物的吗哪和鹌鹑等等。

    但约柜做成后,这位先知就不屑于再依靠这些小花样了。每当众人抱怨和反叛他,或者胆敢以任何方式质疑他的领导权时,他便对他们使用约柜,可想而知,其结果会多么可怕。

    有个相当典型的事例可以说明这种情况。一次,摩西的妹妹米利暗怀疑他的权威,他就让她生了皮肤病。

    《圣经》上说那种病叫“大麻疯”,不过,米利暗得到了适当的净化之后,她的病就消失了。米利暗是因为暴露在约柜柜盖带翼天使之间时常出现的那团云前,才染上那种皮肤病的,可见她的病并不是大麻疯。

    那种皮肤病难道不会是约柜本身释放的某种化学物质或其他污染物质造成的吗?

    激怒摩西后如此患病的人,并非只有米利暗一个。不仅如此,一些没有运气成为这位大祭司家族成员的异议者,往往还会遭到更严厉的惩罚。

    一些人发动了一次兵变,公开挑战摩西和亚化的权威。(未完待续。)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