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世界基石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世界基石 (第1/3页)

    摩西的脸上浮现异彩光芒,这并非是单纯的表情描述,而是一种物理现象的描述。并且绝非经常出现的,摩西此前也有几次站在上帝附近,却没有得到这种结果。

    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刚好发生在摩西再次到西奈山上40天探险之前。

    当时他在以sè列人的营地里,和上帝有过一次长时间的密切会面。会面的地点是在一个特别圣洁的帐篷里,那帐篷被称为“会幕”。

    在那里,耶和华与摩西面对面说话,好像人与朋友说话一般。但是,经文里并没有提到摩西的脸发光。

    那么,这个结果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难道没有理由推测说,原因就在那两块诫板上吗?

    《犹太法典》和《犹太解经》里就可以找到这个推测的间接证据,因为其中说两块诫板灌注着“神的光辉”。上帝把诫板交给摩西的时候,“他握住它们的上三分之一处,摩西握住下三分之一处,但中间的三分之一却露着,而神的光辉就这样shè到了摩西脸上。”

    第一对诫板即被摩西摔碎的两块诫板,其情况并不是这样,因此,学者们有理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第二对诫板何以如此不同?

    这恰恰是由于第一对诫板没有灼伤摩西的脸,他才发现作为能源材料的第一对诫板存在技术缺陷?

    这能够解释摩西摔碎它们的原因。不过,摩西确实被第二对诫板灼伤了。这也许向他证明了一点:他加工这对诫板的方法起了作用。

    这也使他相信。将它们放进约柜以后,它们必定会发挥正确的功能。

    摩西脸上的光辉其实可能并不是某种灼伤造成的,这个看法当然纯属推测。《圣经》中也没有相应的证据。

    尽管如此,根据《圣经》中不多的几处证据,我还是认为这个推测是完全合理的,像其他的推测一样合情合理。

    在《出埃及记》第34章里,描述摩西带着第h对诫板下山的经文虽然只有7节,但它们已经十分清楚地表明:摩西到达营地后的模样极为古怪,以致于所有的以sè列人都怕挨近它。

    为了消除百姓的这种感觉。摩西就用帕子蒙上脸。从此,摩西除了独自在自己的帐篷里,始终都蒙着这个帕子。

    ” ” 听上去。这些话不像在描述一个被上帝光辉照shè者的行为,倒更像在描述一个被某种强大的能源材料严重灼伤者的行为。

    难道不是这样吗?

    失落真相的见证对于约柜的真正xing质可以做出无尽的推断,对约柜里的东西也是如此。学者们已经沿着这个思路尽量前进了。

    然而,愿意做出进一步推断的研究者们却可能会发现。首先考察一下制作约柜的材料。这将是非常有趣的事情。

    因为做约柜似乎使用了大量的黄金,黄金既美丽又高贵,且不起化学反应,并且格外厚重。具体地说,有一位渊博的拉比认为,约柜“施恩座”,即这件圣物的盖子的厚度足足有一掌。

    根据古代传统,一掌的长度是从拇指尖到伸开的小指指尖。

    换句话说。约柜的柜盖是一块笨重的实心金板,厚达9英寸。为什么非要使用这么多贵金属呢?

    提供这个信息的谢洛莫?伊兹沙奇拉比。以及其他许多和这件圣物有关的智者都诞生在法国香帕涅区中部的特罗耶城,并在那里度过了一生的大部分时光,这难道不是个巧合吗?

    特罗耶城是克雷蒂昂?德?特罗耶的故乡,他那部关于圣杯的作品创立了一种文学体裁,而沃尔夫拉姆?冯?埃森巴赫很快就对它加以效仿。

    也正是在特罗耶城,克莱沃的圣?伯纳德为圣殿骑士教拟定了章程。这样一来,其中的奥秘和关联便大大增加了。

    好奇者或许还想思考一下古代以sè列的大祭司们接近约柜时穿的那种特殊服装。

    他们认为,不穿那样的服装就有生命危险,这难道仅仅是出于迷信和礼仪吗?它们会不会是出于某种原因而不得不穿的防护服,而那原因或许和约柜本身的xing质有关呢?

    与此有关的还有一点:运送约柜之前,必须用一种奇特的外罩把它包裹起来,那外罩有两层,一层是布,一层是皮革。这分明是为了防止有人在搬运中因误触约柜而被它击杀。

    不过,即使采取了所有这些防范措施,约柜有时还是会造成搬运者的死亡。它用“火花”击杀他们。

    l?金斯伯格在《犹太人的传说》上说:约柜“能够放shè毁灭以sè列的敌人的火花”。可是,这些火花到底是什么呢?

    .. ””全部用非导体材料做成的约柜防护罩,其用途难道不会是作为绝缘体么?

    《圣经》里还有一个故事会引起学者们的兴趣,那就是约柜被放进会幕不久,亚伦的两个儿子拿答和亚比户被约柜击杀。在前贴已经描述了这个事件,《圣经》上说,从约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