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巨石圆阵 (第3/3页)
中第五颗最亮的星,而且主宰着北方的天空。
布罗菲还发现其中的六块巨石呼应了猎户星座的六颗主要的恒星,这个发现也证实了他对附近的“ri历圈”的猜测。
这些石头的放置标记着这些恒星在chun分时的偕ri出。这发生在大约公元前六千三百年的二十年间。第二组的参考石头则标记了织女星偕ri出,它们发生在秋分的时候。
因此,在公元前7世纪,纳布塔平原是一个很繁忙的地方。
分偕ri出则是同样的情况发生在chun分这一天里,因此后者要少见得多。偕ri的意思是黎明时从东方地平线升起。
通过采用一个保守的统计方式,布罗菲计算出纳布塔的巨石阵是随机形成的概率只有一百万分之二。
因此,他写道:“这比我们通常接受一个科学假说为确定事实时所采用的三个标准偏差值要高了一千倍。”
所以唯一合理的解释是:纳布塔布那亚的天体巨石阵是经过jing心策划的。而不是一个偶然。
布罗菲被纳布塔的巨石们与中心点的距离并不是统一的这一事实迷惑了,他写道:“如果这些不同的距离没有一个目的,大家可能会期望熟练的纳布塔布那亚设计师们使用了一个更加赏心悦目的安排……这些距离的安排肯定具有某些特殊的意义。”
吉萨研究者的学生们经常会说著名的金字塔的每一个细节都不是偶然。每一个角度、每一种关系、每一个朝向。都有一个确定的目的。
布罗菲的观点无疑就是认为纳布塔布那亚也一样。那么,这些巨石和中心点的不同距离到底代表着什么呢?
再考虑了许许多多的选择之后,那么它仅仅是出于一种乐趣?这和tmd那些专家说躲猫猫死一样。
布罗菲得出结论:有没有可能地上的这些距离在比例上都符合那些星星与地球之间实际的距离?当他查看了目前最好的测量结果后,由依巴谷空间天文学卫星测量。布罗菲大吃了一惊。
他们每一组都在一个标准偏差值内相一致。二者之间的比例是在纳布塔地上的一米恰好等于799光年。
这种吻合正如布罗菲所写到的“比惊奇更惊奇”,因为即使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去测量天体之间的距离都是一件非常复杂,而且还不太完善的事。
目前最好的测量结果我们都只能看成是大约或者接近。布罗菲对此的结论重复了他之前的观点:“如果纳布塔布那亚地图上的那些距离的目的就是反映天体之间的距离,而且这并不是一种巧合的话,那么我们之前认为我们所知道的史前人类文明就必须被颠覆,重新审视。”
布罗菲相信恒星的相对距离和它们的聚合情况等信息,都被纳布塔布那亚人编码在了巨石阵里。
他还认为在某些巨石的基石旁边的那些小的石头代表了伴星,或者甚至是组成了行星系。不幸的是。在我们目前对宇宙的接触当中,现代的天文学还不能完全观察到像地球一样大小的行星。
但是。这样的研究目前正在加速发展当中。很多像木星一样大小的巨星已经被发现了,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在继续进步当中,也许很快我们就能知道布罗菲的推测是否正确了。
那么问题是,各国zhèng fu是否不要再拿出20年前的教科书或者10年前的物理书来教育孩子们呢?
掌握错误的知识,和无知比起来,其实也没有多少差别。
纳布塔布那亚还有其他令我们吃惊的地方,最初吸引温多夫小组注意的是摆放在星系地图zhong yāng点上的一个结构复杂的巨石。
一个巨大的石头刚好矗立在zhong yāng点上,周围环绕着其他的巨石。还有大量的其他石头堆也在附近。它们看上去就好像坟堆一样,考古队挖开了其中的两个,他们本来期望能在里面发现一些尸骨遗骸。
然而,他们在全新世地层中挖了十二英尺,一直向下挖到了岩基,只发现了一些奇怪的雕刻图像。他们从来没有对这个发现进行过解释。
后来,布罗菲根据他对星系地图的破译结果对这些图像进行了重新的检视,他又一次被震惊了。他意识到不管是谁创造了纳布塔布那亚,这些创造者一定都拥有关于银河星系的先进知识。
这些岩基上的雕刻从外部看上去就像是一幅按比例绘制的银河地图,而且,是从北极的视角进行绘制的。
这个地图正确的标记了方位、范围、太阳的方向、螺旋臂的位置、银心,甚至是人马矮星系,它在1994年才会被人类发现。
尽管温多夫在挖掘地下雕像的过程中损害了地表上面的石头,但是布罗菲还是能够从温多夫jing确的图表/地图中确定zhong yāng点正好在其上方。这当然代表了银河地图中太阳的正确位置。(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