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龙虎初现 (第2/3页)
事了,孩子们肯定喜欢。”
“哦。”小琪接过稿件,心里有些不乐意。
一个高中生写的童话,怎么可能比得上甄奶奶的故事好看。
……
红油添香伴抄书。
沈哲的书房多了一个女孩,自从知道《那些年》的作者后,林语菡就缠上了他。
追问沈佳宜和柯景腾是不是以他们两个为原型,沈哲当然是矢口否认。翻着白眼说,你愿意做沈佳宜,我可不愿意做柯景腾,让林语菡小小失望。
填完志愿后,沈哲便开始了自己的搬运大业。
林语菡除了每周末两次的美术课,也变得无所事事,泡在沈哲的书房里看闲书。
更远的不说,华夏当今侠客小说和原时空20世纪中期的情况差不多,产生于大变革时代的社会现实。内容大都是舒胸中不平气,创造世间乐土,就离不开争勇斗狠、绿林和镖师那一套。
这种情况其实和“侠”的关系不大,更加偏向于“武”。
这就造成了虽有近百年的发展,侠客这个文学类别依旧得不到文联承认。
文联主办的各种颁奖、征文活动,从来没有侠客这个类别,江湖和庙堂泾渭分明。
有关侠客的出版物,作者评定星级也只能单靠销量说话。
积累了很多读者,像林远志这样的坚定拥趸也不少。沈哲看过一篇统计表,二十年前全国侠客小说读者四千多万,到新世纪开叶的时候,差不多只剩一千万左右,可见整体趋势是走下坡路的。
这和梁老当年的情况何其相似。
1954年,太极派与白鹤派因门户之见起争执,进行擂台比武。当时街头闾巷以为谈资,议论纷纭,反响热烈。梁老以此为契机,创作了其本人武侠处女作——《龙虎斗京华》,甫登出即广受欢迎,从而拉开了中国武侠小说复兴的序幕,同时预示了新派武侠小说繁荣期的到来。
沈哲后来想想这则传闻,觉得武侠的兴起或许也是一次偶然。
在梁老之前,“侠”是具有两面性的,一面是赞美,一面被认为“侠”与“盗”同体,是反秩序的。
所以才有江湖的说法,江湖人行踪隐秘,交流都使用个各种黑话切口,见不得光。
一次比武,让梁老偶然提出“以侠胜武”,到后来查老先生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