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十一章 东搞搞西搞搞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五十一章 东搞搞西搞搞 (第2/3页)

一个半月。

    这个假期还需要向杂志社提供一篇武侠稿子。

    文学本身自有其发展规律,可这一条到了沈哲这里就不适合了。

    武侠这个文学类型是他提出的,那么多经典,他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安排发表次序。

    第二篇武侠依然选择梁师的作品。

    《龙虎斗京华》作为武侠开山之作,必须排在第一。

    原时空说起武侠大师,金梁、金古梁、金古梁温黄,可见梁师在武侠界的地位,至少是和金庸平等的。

    而金庸的作品流传更广,那么为什么梁师地位也那么高呢?

    就要从旧武侠时代说起。

    当时旧武侠的读者也不少,可其中缺少知识分子,大都是“识字”分子。加上旧武侠小说中血腥、嗜杀倾向的价值观,不符合社会主流,始终登不上大雅之堂,直到梁师出现。梁师出身书香门第,把旧武侠中的侠提取出来,重新定义在正义、尊严的基础上,作品中无不带着一股正气。

    自此,武侠读者开始普及各个阶层,甚至专门研究,全是梁师之功。

    华夏的几位侠客大家,文笔都是一流的,为什么侠客小说一直还是小众?

    只因身在此山中。

    沈哲天外而来,却可以用俯视的角度去看待侠客小说。

    春秋之后的华夏历史貌似没多大变化,但从现代回顾历史,总感觉这个国度相对原时空要更严肃一点。这一点却扼杀了想象力,尤其是小说创作更是需要极强的想象力,比其它方面都要重要。

    原时空网络小说的出现,正好证明了这一点。

    还为此产生了一个专有词:脑洞,谁开的脑洞大,谁的作品就能火。

    侠客大家们什么都不缺,恰恰缺少这种创造故事的能力,久而久之,越来越小众。

    咳,又扯远了。

    梁师作品有几个系列,沈哲比较喜欢天山系列,所以第二部就选择《七剑下天山》。

    正要开始码起,一只小飞虫从眼前飞过。

    这就来了兴趣,起身跟着它,小飞虫却是直直的飞向窗边。

    林语菡看到,还以为沈哲爱心泛滥,有点无语。

    谁知等小飞虫快飞出去的时候,他伸手抓住,然后小飞虫被一把掐死。

    林语菡:“……”

    ……

    忽然收到“说文评书”胡子版主的信息。

    前天商量文字访谈的事情,胡子通过苏薇要到了沈哲的说说号。

    今天再次主动联系,主要是征求沈哲的同意,在论坛挂上那首桃花诗,供网友前来膜拜。

    沈哲清楚怎么回事,人家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