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典礼上的意外 (第2/3页)
“我靠……”低低的骂声脏话。
钟离扭头道:“你也觉着憋屈吧,赶快创作一部超级畅销书来,武侠希望不大。”
正好接下来是少儿文艺表演,沈哲索性和钟离聊了起来。
“为什么武侠希望不大?”
钟离诧异道:“你还真想写出一部武侠畅销书啊,受众太小。”
“钟哥,那你为什么还支持武侠专栏?”
“哦,虽然市场不大,但开创一个新文学类型,杂志社的地位也能大大提升。”
“我觉得将来武侠畅销不难,得奖才难。”
“畅销不难?”
沈哲点头:“尤其是国内,比让主流文学承认武侠地位容易多了,得奖估计更难。再说,你觉得现在文学奖能叫文学奖么,叫畅销书奖还差不多。”
像原时空的诺贝尔文学奖,颁给文学方面创作出具有理想倾向作品的人,并不看重是否畅销。
所以影响力一直很高。
但诺贝尔先生的遗嘱“评奖不考虑候选人之国籍,不论是否斯堪的纳维亚人,最够资格者获奖。”措辞不那么严密,执行起来漏洞很多,同样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
钟离也叹气:“我们都知道,文联估计更清楚,改变起来不容易啊。”
交谈间,文艺表演结束,沈静再次走上前台。
最先颁奖的是各类型文学奖项,小说奖、散文奖、诗歌奖……
每种文学类型竟然还分两个,紫星文学奖和皇家文学奖交替颁奖,台上跟穿花蝴蝶似的,来来往往。
典礼的组织者太狡猾了,本来皇家文学奖地位变低,现在都搞不清楚了。
但无论如何,最大的那个北极星奖肯定是压轴的。
果然,沈哲被排在倒数第二位领奖。
当沈静念到他的名字,台下嗡嗡声骤然变大,所有人都看着起身的沈哲。
两侧的几名华夏记者也不顾会场秩序,飞快的扛着摄像机来到过道前方,跟着沈哲的脚步拍摄。
不明真相的国外作者愕然,操着一口生硬的华语问道:“这个年轻人是谁?”
后面华夏人傲然道:“这是沈哲同学,他的作品征服了米国!”
这么说倒也不夸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确实在米国引起了轰动,比国内动静大多了。
说着,那名华夏人眼前一亮,指着前方道:“看,那个肯定是米国记者!”周围人一看,果然有一名西方脸孔的记者混在华夏记者当中,追着沈哲狂拍。
没等走到台上,沈静就大声道:“欢迎今年的皇家文学奖得主沈哲先生!”
台下华夏人刷就站起来了,掌声潮水般的响起。
搞得像最大奖似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