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十七章 有所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九十七章 有所思 (第2/3页)

好的成为圣人、亚圣,灌毒的被称为妖孽。

    只是现代科学这个东西出现之后,儒学同样被人怀疑是否已经不适合当代潮流。事实上,沈哲的时空由于国家遭受欺凌的时间更长,自卑情节搞出的思想混乱比这里严重得多。

    只是没有出现另一位圣人,再牛叉轰轰的把科学也填进儒学的坑。

    明末三大思想家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有了苗头,可惜很快被满清铁蹄碾碎了。

    尤其是满清统治集团把理学阉割后,用于腐化人民。一句“存天理灭人欲”遭到多少唾骂,被男权者利用压迫女性,其实也不是朱熹发明的。“灭天理而穷人欲者”早已有之,指泯灭天理而为所欲为者。不控制私欲,破坏人家夫妻关系,肯定不对。

    圣人的思想都是同源的。

    科技也造成工业污染、疾病流行等很多坏处,但不能说科技本身是坏的,都是人用坏的。

    虽然典籍的叫法不同,但四书成就的四圣,思想成果还是基本相同。

    也许最可惜的,就是西汉时期没有出现戴圣此人,随之,他收录、编纂的《礼记》肯定也没有。

    这部著作也叫《小戴礼记》,原时空的四书有两部都出自它——《大学》和《中庸》

    《大学》为四书之首,朱熹说:“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子程子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可见,这篇文章是研究儒学的入门读物,相当于总纲。

    对儒学感兴趣的华夏人来说,非常重要。

    但却没有出现。

    所以华夏当今的四书更加晦涩难懂,而现代教育下,学生又没有太多精力去钻研。

    不过研究这些学问的依然掌握着传统话语权,即“汉学研究会”。

    华夏人没什么感觉,沈哲却知道这个名字并不是那么合适,它不能体现全体国民精神。

    原时空叫“国学”就比较好。

    所谓国学,便是先秦文化的生发,囊括诸子百家之学。

    ……

    沈哲晚上特意花了几个小时,浏览了最近两天媒体上关于他的新闻。

    除了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