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04章 三个电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04章 三个电话 (第2/3页)

下午等待迎新晚会的时间,四个人各自拿本书看,陈泰也老实下来,能考进这里自然有份自制力。

    ……

    三号大礼堂——

    沈哲几个拿着节目表,寻找感兴趣的内容。

    “怎么没有小品?”沈哲忽然道。

    节目表上有歌曲、舞蹈、诗歌朗诵、小型舞台剧……甚至相声,唯独没有小品单。

    “什么小品?”几人都疑惑。

    沈哲恍然,他在家也不常看电视,忘了一件事。

    华夏如今还没产生小品这门艺术。

    原时空小品正式成为一门独立艺术表演形式,还是八十年代某次春晚的《吃面条》。

    由陈佩斯和朱时茂两位表演艺术家创作的。

    没有几句台词,但诙谐幽默的表演风格,赢得了观众、专家的一致好评。

    从此朝廷台春晚有了一个新的艺术形式。

    《吃面条》便是开山之作。

    后来的又涌现出严顺开、赵丽蓉、巩汉林等一批小品表演艺术家,到赵大叔达到一个高峰。

    不过,听说后来朝廷台做出的事不怎么地道,两位艺术家状告侵权的官司赢了,遭到永久封杀的命运。民众需求,华夏自然也有各种春节晚会,春节当晚海洋电视观众最多,这家电视台却没有权利封杀演员。

    “没事,看节目吧,快开始了。”沈哲摇头道。

    舞台流光溢彩,一位大三学姐担任主持人,激情洋溢说了一番对新同学的欢迎辞。

    开场是一阵七八分钟的民乐合奏。

    作为燕大一个传统,每年的迎新晚会都是由学生会主办,参加的也都是校内学生文艺社团。

    节目一个个过去。

    ——诗歌朗诵《我们的明天》

    ——魔术表演《幻境》

    ——大型歌舞《麦浪》

    ——钢琴独奏《冬眠序曲》

    ——男高音合唱

    一位女生出来唱了首什么歌,刺激的陈泰嗷嗷直叫,据说唱歌的是艺术学院院花。

    离的太远,歌手鼻眼都分不清。

    陈泰在宿舍中说的前排,实际上是二区前排。

    “多才多艺的同学真多啊。”沈哲心下感叹,无奈他除了文字方面,其它全都无感,缺少艺术细胞。

    随着网络时代呈燎原之势,大学生的思想也越来越开放。

    刚才走进大礼堂的时候,几个人手里都收到好几份社团收人传单,甚至还有服饰打扮协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