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78章 一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78章 一年 (第2/3页)

突然有人“啊”叫了一声,道:“怎么会,不是说创作高峰期要来了么?”

    某位退休老人皱眉不语。

    燕大一节大课后,老教授专门把沈哲叫道前面,问:“需要休息?”

    “啊,不是,准备游……留学。”

    老教授皱眉,表达着不满:“出国也能写几笔,没东西可写才封笔,乱发什么通知!”

    沈哲苦笑:“不太方便,再说,有些累了。”

    “嗯,也是,留学是两年吧?回来赶紧把落下的补上……”

    文言协会韩启功打来电话:“最近几个短篇不太对味,原来的风格遇到瓶颈了?”

    连沈哲都才发现,不知不觉中有这么多人变成了武侠爱好者。

    这种情况下,杂志社出面进行一番声明。

    “这一年多,我们为大家奉献了七部武侠作品,任何方面来说,沈哲都是一位高产作者。何况作者本人正处在人生关键的大学时期,应该也必须把主要精力放在完成学业上,所以做出暂时停笔的决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当然,没有完成的《明朝那些事儿》会在以后几个月陆续推出……”

    “另外,还有一个好消息,暂时终止创作前,尚有一部长篇武侠作品将在十月开启。”

    “是完稿哦。”

    声明一出,明粉欢呼雀跃。

    “《明朝那些事儿》还有几部,能提前透露一下吗?”

    “不看武侠,不关我事。”

    武侠迷也得到安慰,至少还有一部长篇能够下锅。

    ……

    这一年,沈哲把自己关进校园,但还有几件事和他有关系。

    八月末,《明朝那些事儿》第五部上市。

    与此同时,伪“未名湖”完工,迅速成为燕大新景。

    这座小湖和彼世那座赫赫有名的地方很不同,主要根据荷塘夜色一文来布置的。那篇被沈哲改得面目全非的“优秀散文”,在被老先生打落一个境界之后,依然被燕大学子鉴定为经典。毕竟刚入校的时候,都会有过某些迷茫的感受,情感力度稍弱,但似乎更能打动学子之心。那些优美至极的句子,给新建成不大的荷塘凭空抹上一层神圣光环。

    406宿舍的同仁,只有陈泰这个爱凑热闹的家伙参与了新生接待工作。

    成为前辈让他有些兴奋,当被问及学校哪儿需要首先参观时,陈泰傲然道:“当然是未名湖!”

    更过分的是,这货竟然带领新生来宿舍瞻仰某位传说中的“小王子”。

    于是,相当长一段时间,沈哲被“赶”到图书馆栖身。

    不想搭理这人,于是用法语和他交流。

    鸡同鸭讲。

    九月,经过半个多月的准备,“忧伤”三部曲精装版进入博文书店货架。

    这个版本有些名不副实,《白马》《越女剑》还谈得上忧伤,无论“深爱的人深爱着别人”和“天……天下竟有这……这样的美女!”式阿青的无奈,都是男女荷尔蒙爆发时期共有的忧伤。

    《鸳鸯刀》却是一篇彻头彻尾的喜剧。

    让东方文化一干编辑意外的是,书迷偏偏还很买账,首印百万册一个月内售罄。

    总编钟离灵机一动,让魏叔加班加点弄出一万册典藏版。

    即将投放市场的时候又犹豫了,询问沈哲的意见,沈哲想想道:“可以作为对一直跟随我们书迷的回馈嘛。”

    “啧,小哲,你懂得道道挺多啊。”

    “钟哥,我只是觉得这样做对杂志社不错,懒得亲自去做,想想点子还行……”

    “二十一世纪,点子才最值钱!”

    沈哲拿着电话就是一愣,这话听着怎么这么耳熟?

    十月、十一月,《明朝那些事儿》最后两部相继和读者、明粉见面。

    一个偌大的帝国,从建国到轰然倒塌数百年埋进故纸堆里,七部另类历史书再次把这段辉煌历史翻出来。总销量超过五千万册,不但让历史界和出版界纷纷失色,连沈哲和东方一干编辑都非常吃惊。

    腊月,堪校版被文联提交两部门,审核加入青少年历史读本。

    江津市举行的本年度文学大奖,沈哲毫无悬念再次获得皇家文学奖,这次是以无可争议的成绩获奖,他却没有去现场,由老先生代领。

    年末,三笔巨额版税到账,沈哲几乎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