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渗透与格杀 (第2/3页)
指挥机构以前会尽量避免战斗。
3、当轻装突击部队完成他们的任务,重装突击部队,装备了机枪,火焰喷射器,迫击炮和轻型火炮的部队就会攻击轻装突击部队绕过的盟军据点。
4、在突击的最后阶段,才是普通的步兵开始清除盟军部队最后的抵抗。
根据这个思想,在进攻发起前,先经过密集的炮火覆盖,接着在弹幕徐进的掩护下,德国派出数支精良的小分队,即所谓“强击部队{stormtroopers)”或者有人译为“突击部队”或者“风暴部队”的。这些部队在突破无人区的时候可以交替掩护,并绕过敌军火力支撑点,迅速通过敌军防御部队的间歇突破到敌军纵深,切断敌军通讯。而后大部队才发起攻击。
由于在这种战术中,强击部队要突破敌军防线并在缺乏支援的情况下作战,因此他们的装备和战术都与之前的德军步兵有很大不同。
首先是强击部队里有前进控制官,他的作用是利用电话(用无线电的很少)同本方炮兵进行密切联络,不再按照既定时间表而是实际需要为强击部队提供炮火支援,当然电话的作用距离是很有限的,因此他们更多的是使用信号弹和信号火箭指示目标。此外,强击部队除了战斗部队和协调官以外,还有工兵,基本的后勤医疗单位,以及通讯部队。实质上他们是一支袖珍的合成部队。
其次,强击部队的武器已经不在是一律的步枪加刺刀了。他们装备了手榴弹,手枪,短刀,还有尖形铲。如果是军士,还有轻重机枪,一个榴弹发射器,一个轻迫击炮,一具火焰喷射器。此时,强击部队的体制也变成了分队,分队的士兵基本装备不再是步枪而是伯克曼mp-18冲锋枪,一个分队就拥有完整的步兵火力配系,可以坚持独立作战。
“当然,我这样说你们可能还是听不明白,这样吧,蝎子帮个忙,我们把幻灯片给他们放一下,根据具体的经典案例,我向他们会更舒服一点,不然就这样讲下去,就是累死我,我说的我明白,而他们还是不明白!”白鲸很是无奈的摊开了双手,看向马振东几个人。
奥斯卡.冯.胡蒂尔(oskarvonhutier)将军(1857-1934)在一战中对突击群战术的应用最为成功,尽管他对这种理论的发展没有任何直接贡献。
胡蒂尔生于一个军人世家。他的祖父曾经和拿破仑战斗过,而且他的父亲也在1870-1871年间参加了普法战争。埃利希.冯.鲁登道夫,德**队的第一军需总监则是他的表兄弟。
在里奇特费尔德士官学校受训时,胡蒂尔即被保罗.冯.兴登堡视为一位非常有前途德军官,这是他军事生涯中最早的亮点。在士官学校毕业后,他进入总参谋部并随后交替担任参谋和前线指挥官两种职务。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行,胡蒂尔首先在第一次马恩河战役中于冯.布洛的第二集团军中担任职务,负责指挥第一近卫步兵师。1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