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六章 三御使的威力 (第1/3页)
随后的几天里,临安官场又发生了一件大事,御史台增加了三名监察御史!一次朝会上,赵构突然将范同何铸贬为从七品的监察御史,同时将已经被罢黜了的王庶擢升为监察御史。// 乐读窝 //
御史台一直都是秦桧牢牢掌控的地盘,纵然连万俟卨如今这种借着秦天德的威风,变得吃手可热之辈也没有轻易招惹,但赵构居然一反常态,以极为强硬的态度不但增加了监察御史的三个名额,而且谁都知道这三人跟秦桧之间的恩怨。
此举一出,秦桧终于忍不住了,虽然在朝会上他没有开口,但是却示意其党羽进言劝阻,尤其是御史台的老大,御史丞勾龙如渊更是**裸的出言反对。
此事秦天德虽然事先没有知会万俟卨,不过以万俟卨的老谋,自然看出了其的关键,立刻发动党羽力挺赵构之命。
御史台的重要性在宋朝显得格外突出,根在于大宋是一个较为特殊的朝代,士大夫集团的权柄极大,影响力极大。
早在赵匡胤开国之时,就曾有过“设科取士,本欲得贤以共治天下”的话语,因此宋朝帝王对士大夫的态度极为宽松。在赵匡胤定下的这个调,以后的士大夫纷纷发挥,渐渐消磨去其本意,使之更适合自身利益,成了制约皇权的理论基础之一,以至于从“共治天下”逐渐变为了皇帝与士大夫“共天下”的格局。
这在宋朝历史上有着极多的佐证。宋度宗时,有大臣进言:“政事由书则治,不由书则乱,天下事当与天下共之,非人主所可得私也。”
这话翻译过来就是说天下不是皇帝一人的天下,因而天下之事不能由皇帝独裁,要与士大夫共同商议裁决才能治理好。暗示着天下是皇帝与士大夫共有的天下。
南宋最有作为的帝王宋孝宗,曾经一度将皇权集,吏部员外郎徐谊曾上书:“若是则人主日圣,人臣日愚,陛下谁与共功名乎!”
这番话是指皇帝独裁,大臣沦为事务官,在宋代是不正常现象,因而士大夫要从皇帝手夺回应有权力,治天下的功劳和名位应与士大夫分享。
由此可见宋朝之朝权分落,有别于其他封建王朝,南宋期间皇权最为集时的宋孝宗亦难避免士大夫集团的不满,何况是赵构这样长期被秦桧架空的帝王?
若是放在以前,赵构的旨意若是不得秦桧满意,群臣必定会在秦桧的示意下纷纷上奏,迫使赵构改变旨意,可是如今不同了,所谓的士大夫集团划分为了两个敌对的派系,虽然万俟卨一方根基尚浅实力稍弱,但已有了与秦桧一方一争长短的资格。
宋朝对士大夫极为宽厚,不会因为士大夫对皇帝的进言不敬,又或者是指责皇帝的作为而受到惩罚,所以御史台在秦桧手就成为了没有后顾之忧的炮台,想要对付谁就能对付谁。
万俟卨不是不想将势力渗透进御史台,关键是他没有这个能力,他在秦桧集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