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八零章 神秘的小册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八零章 神秘的小册子 (第1/3页)

    不出刘琦所料,半个月后,淮河北岸金军大营数目陡增,从南岸望去,一座座军营绵延数十里,每座军营内都充满了龙精虎猛的金国兵士。////

    粮草、军械、渡河船只等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已经会聚,眼看金人就要南渡淮河对宋开战,淮河南岸,宋国境内诸多县郡内百姓风声鹤唳,人人自危,不仅百姓有人逃走,就连一少部分县郡的官员都逃了。

    看到对岸金人的骁勇,听到每日对岸金人操练时震天的吼声,没人认为这仗能够打赢。

    临安城内已经乱作一团,原本还打算跟金人拼死一战的不少官员都退缩畏惧了,朝也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

    “官家,如今金国举国南侵,兵马无数,此仗我军必败,还请官家明鉴,派遣使臣前去求和才是上策,若是等放到金人大举南下,我大宋两百多年的根基恐怕不保啊!”

    这一日又是大朝会,一上来,一个老态龙钟的翰林学士变跨出一步,言之恳切的劝谏赵眘道。

    翰林学士这种官职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唐玄宗时,翰林学士成为皇帝心腹,常常能升为宰相。到了宋朝,朝设有翰林学士院,能入翰林学士院任职的,都是一些学之士。

    学士资格最老的称翰林学士承旨,其下称翰林学士、知制诰。承旨不常设,其他学士也无定员。学士院的职权是负责起草朝廷的制诰、赦敕、国书以及宫廷所用书,还侍皇帝出巡,充顾问。实际是皇帝的秘书处和参谋官员,可谓显贵。

    不过这一切随着秦天德这个异类的出现而烟消云散,赵眘登基后,翰林学士院已经的权柄已经大多落到了秦天德的手,他们几乎变成了一个转述机构,秦天德有任何决定就由他们撰写,昭告宣布。

    秦桧在位时,着实对这群翰林学士清洗了一番,弄得剩余之人根本轻易与秦桧作对。不过秦桧倒台后,秦天德将不少受贬罢官的翰林学士复职起用,翰林学士院的诸多翰林学士大多与保皇一派有关联,如今借助金人南侵这个机会,正好可以试探秦天德的底线。毕竟他们也不愿意秦天德分薄了他们的权柄。

    此人话音落下,当即不少人的目光都看向了前排首位的秦天德,等着看秦天德的反应。

    若是秦天德处理不好,又或者露出什么破绽,让朝这些士大夫们发现了其弱点所在,随后必定顺势反击,力争分得秦天德手的大权。

    他们可以容忍秦天德摄政,甚至摄政的时间长一些,但不能容忍秦天德剥夺了那部分原本属于他们的权柄!

    赵眘虽对秦天德不满,不过对金开战是他提出的,而秦天德又是支持他的,若是眼下又派人前去求和,他这皇帝的面岂不丢了?

    有心反驳,可他也清楚了如今金人势大,这一仗很可能负多胜少,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于是将目光转向了重新返回朝堂的史浩。

    赵眘最终答应了秦天德的要求,下旨史家自史浩之后,四代不得为官。不过作为补偿,他将史浩擢升为从四品的国祭酒,有权参与朝会。

    史浩看到了赵眘询问的目光。不光是他看到了,朝大部分官员都看到了。宋金之间即将展开的战火由赵眘而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