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0105章 科举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0105章 科举 (第1/3页)

牢笼英才,奴牧天下。是科举制度的主要政治诉求。

    在这个世界,大周帝国末期时,第一百零三任周天子开创察举制。周天子广发求贤诏,命分封国推举有治国才能的“贤士大夫”。开选贤之法察举制度的先河。

    把察举作为选官的制度,是从一百零五任周天子开始的。周天子下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而后又下诏“诸侯王、公卿、郡守举贤良能直言极谏者”。

    第一百零七任周天子把察举制度发展成较为完备的选官制度。察选低品的目标是各地小官吏,以及精研经典经书的士子文人。

    分封国每年向大周集权中心推举贤良。察举制在大周帝国末期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大周帝国选拔了大批贤良之才,同时也奠定了继承国大臻帝国臻武帝科举制度的基础。

    之后随着大周帝国皇权衰弱,察举成为豪强与官吏提拔亲信的主要手段,完全丧失了牢笼英才的作用。

    十八路诸侯逐鹿时期,选拔贤良的制度发展为九品中正制。臻武帝祖上亦是大周分封国之一。

    而这九品中正制,正是其祖父采纳能臣的建议,立九品官人之法。此法核心是在各州郡择取有卓绝见闻、有乡名乡望的官员任“中正”。

    中正查访评定州郡之内贤良,将他们分为九等,作为朝廷授官的依据。臻武帝其父当政时,在各地添大中正之职。但是这种制度不到十年就被名门望族左右,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状况。

    在五金城外,俞氏嫡子喝骂武镇国手下将军吴长喜,说他帝都之门尚不能入,由此可见名门望族还未忘却这种荣耀。

    臻武帝掌权以后,横扫六合,肃清宇内。为了加强集权,打击世袭名门望族,因此推出科举制。

    规定所有官吏须由职权部门提名,废除了以往的州郡征聘制度,以及九品中正制。

    如今大臻帝国的科举制度,除有秀才、明经以外,还有进士。这两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