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 天命(大结局) (第2/3页)
自己与关眉的对话告诉了众臣,且这一番话有王允和盖勋在场作证。众臣知道羊武的分权制衡,原来不仅仅是为了保护百姓和朝臣,也是为了保护皇室子孙,便稍觉心安。
况且,羊武自秉大权以来,废后宫,废宦官,尊宪令,皆是削夺皇帝权益的举措,足见羊武从无篡权夺位之心,把皇位让给这样的人,应该是令人放心的。
此时,联军三十万大军分崩离析,众诸侯多已就擒的消息已经传到京城,朝廷便派人急召羊武回京,接受禅让登基。
羊武本是一个拥有平等观念和民主精神,喜欢自由自在生活的现代人,当然从未想过要去当一个集权专制的皇帝。他依靠来自二十一世纪的知识和装备,轻易在这个时代成为一代权臣,他的目标自然是要建立一个君主立宪的过渡体制,将来时机成熟再废除帝制。既然不打算万世一系永做皇帝,在君主立宪过渡时期这数十年或者一二百年,君主姓刘还是姓羊又有什么区别。
但是,既然幼帝禅让,拥有皇位的羊武,实行分权制衡制度便更加方便,如此何乐而不为。羊武所虑者,只怕天下豪族不服而已。
如今豪族刚刚被打败,羊武不杀诸侯,释放俘虏,招募屯田,仁名德声已布天下,短期内反对势力暂时难成气候。此后羊武只要继续施行农商并重的政策施惠于底层,又继续施行分权制度,施惠于清流士人,又建立选举制度,施惠于寒室子弟,世家豪族中的守旧势力,恐怕再也难以组织起大规模的武装反抗了。
羊武得到荀攸意见,便道:“公达既不能给我找到辞却的理由,那我便接受了。”
荀攸道:“大将军,接受自当接受,但若不再三上表辞让,只怕天下会有微词。”
羊武道:“天下人若有微词,我可用实际行动消除疑虑。若是装腔作势,将来历史有了微词,我便再也无处辩解。我摄政之初,便以分权制衡为目标,让天下人不再恐惧权力。如今我登帝位,分自己的权利,岂不比我分别人的权力更加方便。若是陛下不禅位于我,我亦不会夺他帝位,既然他主动禅位,我何故扭扭捏捏假装辞让,徒让历史留下笑柄。”
荀攸听到此话,便不再言语,心道:“大将军果然清纯如水,既不被突如其来的富贵权力蒙蔽心神,也不受世俗礼法所束缚。所思所行,全出于本心,毫无矫饰,天下有此人,实乃大幸!”
羊武回京,登基帝位,改国号为“华”。
新帝登基,改朝换代,次日羊武第一次上朝,大臣们提议择日前往泰山封禅。
羊武自然不去迷信这种天命之说,但想到当初出兵讨伐董卓,曾答应护法营将士,将来讨董成功,一定会带他们来到华山之巅,让他们看看自己是怎样从华山之巅跃下不死的,于是便道:“此次封禅,不用去泰山,改去华山。”
众臣以为,羊武和貂蝉从华山之巅跃下不死,如今登基为帝,或许本朝天命就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