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十四章 夏侯叔之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六十四章 夏侯叔之死 (第3/3页)



    赵云了解夏侯叔兄弟的为人,他相信夏侯叔绝对不会为了任何利益出卖整个冶河邑近两万口居民,如果他真的出卖了,唯一能逼他做出如此举动的只有他父母的生命。

    大汉以孝治天下,对孝道的鼓吹,有时候到了******的地步。一个人为了孝顺父母,干再大的坏事都可以原谅。

    赵云和羊武分析,黑山贼如果控制夏侯夫妇及随从长达五六天时间的话,一定不会在城中控制,那样的话很容易败露,因此,黑山贼一定是在路上劫持。

    劫持之后,山贼也肯定不会带回自己巢穴,因为夏侯叔献城之后,人质一定是要放回去的,不然以后就没人再接受你的要挟。既然要放回人质,自然不能让他们知道贼人的老巢在哪,因此,只能把他们挟持在荒郊野外或其他地方。

    但是,人质多达十多人,看守的山贼至少也有十多二十人,这么多人需要吃喝,肯定不会离城太远,方便山贼进城购置食物。

    真定和井陉是县城,周边人流较大,都不好下手。从真定到井陉之间的聚邑,大多在黄巾之乱后荒废了,只有绵曼城较大,城防坚固而保存下来。

    绵曼城是两县之间必经之路,又地处山区,二人猜测山贼一定在绵曼城附近劫持了夏侯氏父母,然后藏在附近山中,用他们来逼迫夏侯叔献城。

    夏侯叔是有名的孝子,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父母被害死。但是,献城同样也是一桩重罪。在一番剧烈的思想斗争之后,夏侯叔决定开门献城救出父母,同时用自己的生命向全城民众赎罪。

    赵云的突然出现,让他知道自己的计划已经败漏,赵云一定有了退敌之策。黑山军攻不下冶河邑,父母也就救不回来,夏侯叔觉得自己更加没有活下去的意义了。因此,城门一开,他便率先闯入敌阵奋力拼杀,在击杀数十人后,自己也重伤身亡。

    让他感到稍许欣慰的是,临死之前,赵云告诉他正在派人营救他的父母。

    如果赵云的这个消息来得更快一点,他一样会选择战死。因为,在同意献城的那一刻起,他已经无颜再面见冶河邑近两万居民了。

    赵云也明白这个道理,赵云没有提前来阻止他开门献城,是给他一个回头的机会,如果他事到临头幡然悔悟,没有下令开门,虽然赵云到了一样会下令开门,但两人下令开门的意义是不一样的,所以赵云一定会尽力阻止他孤身犯险。

    而去营救夏侯氏夫妇的,当然是羊武和关眉二人。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