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十六章 再见,子龙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六十六章 再见,子龙 (第1/3页)

羊武和关眉在冶河邑驻留了几天,赵云把姜妩也接到冶河邑陪伴关眉。当然,赵云在冶河邑住军营,条件不如家中,不能把羊武和关眉都接到军营中住宿,因此,跟羊武同塌而眠的想法一直没有实现,羊武和关眉得以睡在都亭馆舍的总统套房中。

    每天起来,关眉就去和姜妩聊天逗孩子,除了弹琴歌舞,其他话题跟今天的女生大概也八九不离十。羊武则和赵云一起,或到市场观看冶河邑的冶铁工业,或到校场切磋武艺,或到酒馆中喝酒聊天,虽然没有睡在一起,比基友还要基友。

    而在这几天中,羊武正好有机会改造自己的兵器。以前用的长槊,因为适合单手搏击,所以不能做得太长,像羊武和赵云这样身材在八尺三四寸之间高大猛将,也仅适合单手持十三尺(约3米)左右的矛槊。

    矛、槊、枪称为兵器之王,正是因为它是最实用的长柄兵器,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自然是越长越好。所谓“一寸长,一寸强”。历史上作为步兵长枪方阵用的武器,最长的矛槊可以达到六七米以上。当然如果作为单兵武器,这么长肯定不方便使用。

    (矛、槊、枪是同一类武器,汉代以前称矛,汉末魏晋南北朝主要称槊,隋唐之后多称为枪。)

    矛槊在车战时代,一般都在4米以上(所谓丈八长矛),由武士持矛在战车上刺杀敌人,太短了就刺不到。战车退出历史舞台,步兵成为主要兵种,除了步兵方阵的武器,一般步兵使用的矛槊比战车短多了。到了西汉与匈奴交战,骑兵越发重要,槊的长度又开始显得重要起来。

    到东汉末期,骑兵矛又恢复到4米左右的长度,称为“马槊”。但是马槊有个问题,如果矛柄不够粗,矛柄会因为太长而变软,在运动中矛柄弯曲,矛头颤动,容易失准。如果矛柄太粗,马槊太重,单手执矛非常不便,也由于太长而不方便步战使用。所以,除了作为骑兵突击使用武器,武将一般不用这么长的马槊。

    也许因为骑兵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和马槊的普及,让人想方设法解放另一只手,才使得马镫在稍后的魏晋时期发明出来。

    如今冶河邑有最好的铁匠,最好的钢材,正是改造武器的良机。羊武重新锻铸了两把标准丈八长矛,长416厘米,长柄加粗,矛头上分别雕刻一龙一虎,因此取名龙虎枪。雕虎的一把送给赵云,雕龙的一把羊武自用,通过龙虎交换,私定终身……哦不,定下了终身情谊。

    这柄长枪枪柄又长稳定性又强,加上借助马镫双手持枪,战斗力比单手持槊大大提高。如果双手拿这把丈八长枪跟单手拿丈四、丈六长槊的吕布骑马交锋,绝对秒杀吕布。

    赵云拿到这把长枪,他心中明白,马镫的使用,开始了骑战武器的又一轮革新。

    然而,丈八长矛毕竟不适合步战,在一对多步战的时候,丈八长矛还不如环首刀。

    因此,赵云也回赠了羊武一柄百炼宝刀,取代了羊武原来那把三十五炼钢刀。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