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孙坚 (第1/3页)
羊武当然明白,在等级森严的汉代,要推行“人人平等”的法律原则,其困难可想而知。然而偏偏这个条款最为重要。
羊武一再强调,若没有这个原则,言论自由的原则就不可能存在。因为等级的存在,就已经注定了低等级者在高等级者面前没有自由说话的权力。
羊武解释了半天,始终没能争取任何大臣公开支持,便问道:“董卓执政之日,廷议可曾如此和平而热闹,人人皆可畅所欲言?”
皇甫嵩道:“不曾,朝廷大臣动辄得咎,若是惹恼了他,或有性命之虞,故此众臣不敢言语,一切以董卓所言为是。”
羊武又问道:“何以今天如此热闹,人人言无不尽?”
皇甫嵩道:“羊将军仁厚忠恕,是以众人皆无恐惧之心。”
羊武道:“武亦是常人,遭到反对也会气恼,见到不喜欢之人也会讨厌。武之所以对任何人都仁厚忠恕,对同僚如此,对战俘如此,对叛逆者家属如此,对流民乞丐如此,皆因武奉行人人平等之原则,不以个人好恶剥夺他人权益。”
皇甫嵩想到自己一生也有仁厚之名,然而这名声来自自己对待同僚、下属的态度。而对于对手,例如黄巾乱民,凉州叛军,从来都是下手狠辣,每有俘获,往往屠戮殆尽,皆因不把对方当人看待。在这点上,自己与羊武相比,实在相差太远。
只听羊武继续说道:“如今,羊某错蒙恩宠摄政,因为秉承人人平等原则,可以做到以仁恕治理天下。若将来执政者不再是羊某,如没有法律对权臣和帝王的制约,谁能阻挡董卓之流擅杀大臣?”
皇甫嵩就曾屡次差点被董卓杀掉,听了羊武这番话觉得很有道理。
羊武继续说道:“若不能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只要有一个人拥有特权,那么法律就变成一纸空文。比如皇帝不受法律制约,那么受他宠幸的宦官就可以不受法律制约,宦官可以不遵守法律,宦官的亲信就可以不遵守法律,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