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 三十万联军 (第1/3页)
王允将羊武的话转述给皇甫嵩、朱儁、盖勋等人,众人虽然都是名将,也想不通羊武将会如何应敌。如今京城六七万军队,除了大幅提高士兵待遇,督促下属每日加强训练,也不见他招募新兵,更不见他打造攻城器械。不过,守城器械倒是见他造了不少,难道,他想靠坚守城池来取得胜利?
果然,不久之后,关东州郡联军发出檄文讨伐羊武,除了之前讨伐董卓的近二十万大军之外,又得到另外六郡太守的响应,实际兵力三十多万人,号称五十万联军讨伐羊武。其余州郡牧守虽不公开发兵参与,却有很多人暗中提供粮草支持联军。
京城官民得到消息,全城震怖。
各路诸侯在讨伐董卓的时候,个个都在算盘着保存实力,因此雷声大雨点小。何以讨伐羊武时,个个踊跃参与?
原来,群雄知道,董卓虽然把持朝政,但他残暴不仁,倒行逆施,不得人心,因此董卓的执政根基不会稳固。牧守在外,以反对董卓倒行逆施为名,可以不奉朝廷诏命。而董卓自身难保,对群雄更是鞭长莫及,他们便可以各自割据一方,不受朝廷节制。
但是羊武不同,他仁厚忠恕,施行的政策更是深得人心。若是大家各自带兵回去,数年之后,羊武政权根基稳固,必然发兵铲除割据势力。
更重要的是,羊武执政之后,发出的一系列政令,要么与他们价值观不合,例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令;要么损害他们所代表的阶层的利益,比如轻租薄税,农商并重,废除察举,招考官员等。所以,他们必须趁羊武立足未稳,先把他铲除掉。
羊武召集大臣廷议,七成左右大臣主张议和,让各路诸侯仍带兵回去继续担任守牧。主张议和的人中,虽然有皇甫嵩、朱儁、盖勋、王允等数位最为支持羊武的大臣,但更多的是立场比较中立的大臣。
只有三成左右的大臣主张开战。有意思的是,这群主张开战的大臣,基本上都是最激烈反对羊武新政的大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