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0415【小众也可以变成大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0415【小众也可以变成大众】 (第2/3页)



    底层写作已经写不下去了,再写纯属拾人牙慧和哗众取宠,作家们迫切的想要寻找下一个“风口”。

    王安逸当年的散文集《寻找魔都》,就属于非常典型的非虚构文学作品。她随时可以再写一些出来,或者把散文变成中长篇。

    现场的年轻作家们,同样关注和漠视各占一半。

    韩韩、郭小四对此完全无感。

    张玥然这个写青春出名的美女作家,此刻却在竖起耳朵听。她非常有文学野心,不想被打上青春文学的标签,目前正在思考如何转型。

    再过两三年,她一度感到很迷茫,然后回老家住了一段时间。

    她回家跟亲戚朋友、街坊邻居接触,观察思考人们的日常交流,听老一辈人讲那些陈年往事。

    用她的原话来说:“在此期间,我学会了如何去讲故事。”

    从此她开始真正的转型,作品不再发表于《萌芽》,而是发表在《收获》这类杂志。

    小范对蒋锋说:“你可以搞这个什么非虚构写作。”

    蒋锋笑道:“我的是纯虚构的。”

    小范说道:“但我觉得非虚构写作更适合你。东北有很多东西可以写,尤其是当年的下岗潮。当年的下岗工人,如今过得怎么样?又有怎样的生活和思想状态?你可以在虚构和非虚构之间来展开写作。还有,得抛弃你过于繁复的叙事手法。”

    蒋锋若有所思,他有点心动了。

    等纪旭光在上面讲完,蒋锋说道:“我打算回东北住两年,跟老邻居、老朋友接触一下。”

    论坛还在继续。

    北大的社科部程部长发言:“王檬老师这次没来,他让我给大家说一句抱歉。他非常支持非虚构写作,这次字节跳动跟《人民文学》合作,就是王檬老师帮忙牵线搭桥的。《人民文学》和网站合作,也是破天荒的第一次,这是一次非常大胆的实验……”

    如今还不注重版权保护,不管是哪个杂志连载的作品,又或者哪个作者出版的,在网上随便一搜就能搜出盗版。

    作家和杂志,想防都防不了,还不如主动放在海内网连载。

    而且,海内网承诺相关文章,在《人民文学》发行一周后再连载。既保证了杂志的销量,杂志和作者又能通过海内网聚集粉丝。

    海内网自然也无力打击网络盗版,主打的就是一个粉丝流量,通过杂志、作者和作品吸引文学爱好者。同时,还让杂志和作者开通微博,让这种互动延伸到手机上。

    一个又一个老作家开始发言。

    他们不管心里咋想,但嘴上说出来都是支持陈总和《人民文学》的。

    余桦说道:“说出来不怕大家笑话,我以前都不知道有非虚构文学这种东西。刚才听了纪记者的讲述,我才知道自己跟非虚构文学很熟。史铁生的所有作品,都可以归类为非虚构文学。它就是一种讲述真实与性情的东西……”

    不知怎的,余桦一提起史铁生,陈贵良总是忍不住想笑。

    那场足球……

    嗯,现场不止一位亲身参与者。

    程村老爷子当时也在,拄着拐杖给他们做裁判。跟坐轮椅当守门员的史铁生相得益彰。

    ……

    此时此刻,已经有非虚构文学在海内网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