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六十一章 两世的悲催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百六十一章 两世的悲催 (第2/3页)

百姓和富商都跑到昌国来避难,再加上昌国本就是海外各国来大宋经商的中转港,此时的昌国可说是各色人等齐聚于此,什么色儿的都有。

    “大洋马。”田十一吃惊地叫道。

    虽然番丫头艾玛常伴左右,但牛家村的番人都是穿宋服的,行为举止也与宋人无异。而这里的番人,个个都是纯种的啊,而且还各种颜色俱全。

    王进与濮成听了十一哥的话连忙四处观望,却没发现哪里有马。

    田十一见了两人的样子哈哈笑着说道:“此马非彼马。”三九

    “十一哥骑过?”仍是不知道大洋马为何物的王进奇怪问道,一句话把田十一噎了个半死。这都两辈子了,别说洋马了,连国产的都没骑过,这是有多悲催。

    人多当然是好事,天赐盟此时人虽不少,但各门各类工坊不断平地而起,能做工的工人、工匠自然是越多越好。得了摩尼教的宝藏又与李朝保持着长期的粮食收购合同,不缺钱也不缺粮的情况下,自然要增加军力。

    只是田十一却没有要求一下子招募太多的士卒,加入天赐军的门槛依旧很高,这导致天赐军的发展还是处于一个平稳中上升的趋势。

    三乡会早已名存实亡了,只有一些懒到把粮食送到家里都不愿生火煮饭的家伙,还会大言不惭自称是三乡会的人。真正没有劳动能力的,都已经脱离了三乡会,被天赐盟定为扶助对象。

    疍人这一特殊群体对天赐盟和十一哥的拥护度已经高到可怕的程度,这固然离不开濮成的教化,更离不开生活的极大改变。

    以往的疍人过的是“出海三分命,上岸低头行”的日子,如今能够拥有天赐盟的正式户籍,三餐不愁还有余粮,孩子都能免费进学堂,学堂还免费提供午餐发放校服,放到以前,这简单是连梦里都不敢想的好事。

    在濮成的努力感召下,另外两部疍人也在天赐盟的帮忙下逐步向昌国境内移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