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百二十二章 赵佶心情很不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七百二十二章 赵佶心情很不好 (第2/3页)

“不忍言之事”本就是暗指,因为封建王朝有些话是不能直说的。曹操当年就行过不忍言之事,但在这里却能引申出两个意思来,背主、弑父。

    两个意思实际也没啥区别,因为赵佶既是赵构的父亲,又是康王的主人。

    赵构只有十几岁的年纪,对于一个小孩子要行不忍言之事,赵佶根本就不相信。但赵佶并没有呵斥一直信任的察子,而是直接灭了口。

    察子死了,但赵佶的心里却起了疑虑,所以又派了个心腹的五品亲事官去查探康王。

    答案依旧是欲行不忍言之事,赵佶继续发扬他的优良作风,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提出问题的人,亲事官同样被灭口。

    要说赵佶最信任的,一定是身边的十六名带御器械。所说的带御器械实际上就是皇帝身边的亲信侍卫,可以带兵刃那一种。在皇帝身边能带兵刃的,一定是最受信任的啊,因为他们拥有着无数次杀死皇帝的机会。

    这一次赵佶派了带御器械出去,而且派了两名。

    带御器械刚走,秦桧便来求见皇帝陛下。赵佶心不在焉地点了点头,秦桧便被摸不清官家心意的肖桂籽引到陛下面前。

    秦中丞慷慨激昂,痛斥李邦彦裹足不前,已经在太原城耽搁十几日了。

    正好是赵佶心情不好的时候,所以少宰李邦彦被革了职。秦桧立即请命,愿代李邦彦出使辽国。心情抑郁的赵官家终于感到一丝欣慰,还是有人愿意为自己分忧的,所以秦桧成了新的和亲使,即刻起身去太原。他将从李邦彦手中接管所有的使节仪仗,去辽国商谈用嘉国公主交换海河百里土地的事情。

    肖桂籽不知道秦桧为何要主动揽下这没人愿去的差事,但却知道要立刻告诉给十一哥。

    因为赵佶心情不好,所以秦桧使节的身份来得很顺利。虽然副宰相撤职,更换出国使节这么大的事必须要通过中书门下,但秦桧却没打算去找蔡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