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六章 我不如他 (第3/3页)
“是吧,我也觉得我挺厉害的。”苏有才便高兴地摸着老板娘的肚子,感受着小生命的活力道:“这样多好,生孩子我也能在场,不用闪下你们娘俩进京赶考。”
说的就跟他没伤腰能考上一样……
~~
东厢房中。
苏泰一边按摩酸胀的臂部肌肉,一边问苏满道:“大哥,怎么到俺爹这儿不灵了?”
“咱们祖宗是东坡先生,又不是观音菩萨。”春哥儿惯会自洽,早已经想好了原因道:“只能庇佑子孙文思泉涌,身体出状况可没办法呀。”
“原来如此。”苏泰便恍然道:“俺还以为一次保佑的人太多,祖宗法力不够了呢。”
“嘶……”苏满摸着下巴倒吸口冷气:“也有这种可能。”
说着吩咐苏泰道:“以后不要同时求祖宗保佑超过三个。”
“嗯嗯。”苏泰忙牢牢记下大哥的指示。
~~
第二天凌晨,进场考试的便只剩下苏满苏录和苏淡了。
三人重复一遍昨天的经历,顺顺利利坐进了考场。
苏录依旧坐在他的黄金考位上,等候下发考题。
科试后场将乡试后两场的诏诰表判和策论实务合在一天考察。
虽然题量都减到了最低,但今天的考试任务依然十分繁重。
早晨下发的第一道题是策论——《论川省边备与西南防务之要》,曰:
‘川省地理形胜何以为西南防务之枢纽?历代治理川省边地,或设郡县,或置土司,或屯兵戍守,其成败得失有何可鉴之资?川省边备与西南防务之要又何在?’
策论也是科举考试极重要的文体,最后的殿试就是考一篇策论。要求立论必援经据史,参以本朝时政,务合经世致用之旨,不得空言无补。
苏录在书院中,便经过严格的策论训练。而且他的申论本领,在策论上可以展现的淋漓尽致,所以这也算他的强项。
这道策论主要考察生员,西南军事、地理、史学、制度等领域的知识,综合性很强,但只需泛泛而谈,难度不算很大。
只需先析形胜之要,再论治理之鉴,终明防务之本,层次贯通,文辞符合策论体例,应该就算合格了。
当然要想得到优秀,得有扎实的经史功底,精准援引典籍史实。还要具备相当的战略眼光,明白川省地理枢纽价值。
还得洞察正德朝西南边备的问题所在,才能一针见血,真正做到对策务实,而不是空泛而谈。
这些对如今的苏录来说都不成问题,他本来就具有同侪们望尘莫及的划时代见识,又经过老山长悉心的时政培养,看问题自然洞若观火,直指要害。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四川的地理形胜,使其成为西南防务之枢纽?
苏录答曰——因四川西接卫藏、南邻滇黔、东连荆楚、北通秦陇,居西南腹心,兼具屏障与枢纽双重价值。
其山高谷深为天然险隘,可御外患;又扼四方通道,东能获荆楚馈运,北可借秦陇援师,西护藏卫、南联滇黔,串联西南全域防务。这种‘控扼八方、脉络贯通’的形胜,使西南防务首尾相顾、内外相援,故为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