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八章 瘟疫(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十八章 瘟疫(一) (第1/3页)

    除去那段小插曲,这一路来,倒是相谈甚欢。

    临近安华寺,她们三人不难免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辛言道:“难道这个时间段来往安华寺的人有这么多吗?”

    这一句,确是问向徐氏,徐氏皱眉,眼里也是不解,道:“并不会啊,往年这时,应当是没有什么人的,安华寺不比京畿的临安寺香火旺盛,平常上香人数也不多,更别说这样的天气。”

    还有一句徐氏没说,那些人的穿着看上去也不像什么富足的人家或是寻常百姓,那狼狈的模样,倒像是逃难的。

    难道是那个地方发生了什么事?

    若是旱年,粮食颗粒不收,逃难的大有人在,可今年收成不错,比起往年只多不少,至少也是挨得过这个冬天的。

    这个年代的人们家族观念与土地观念很深入,不到万不得已是绝不会离开家乡的,比起客死异乡,宁愿饿死在自家的土地。

    她一介妇道人家也不懂,尽管疑惑也只得等回去后,与夫君说道。

    这件事便被她抛诸脑后。

    而徐氏想的这些,辛言自然也想到,只不过她是想得更加的深入。

    这可不是多了几人,望着寺庙外那好几十个衣衫褴褛的背影,辛言还是陷入了沉思。

    对着卫小淳说道:“让车夫绕道从另一边进去吧。”

    “是。”

    徐氏不明,道:“怎么了?”

    “那边人太多了,我们这一出门也没多带护卫,还是绕道,免得出现差错。”

    徐氏以为辛言是怕那些人见到这么华贵的马车会一拥而上,想来乞讨什么的,故而如此,心下赞叹她谨慎,也不再说什么。

    安华寺的侧门只有一人把守,马车亮出身份,很容易便进出了。

    方丈接到消息,早早的就出来相迎。

    引着她们就往厢房走去,徐氏这边与方丈寒暄后,辛言才道:“可否请问方丈,我们刚刚来时,瞧见寺外有许多人,可是发生了何事?”

    方丈这才瞧向徐氏旁边这位女子,女子脸上略施粉黛,眼中如有浩瀚星辰,点点星光,满面红光,是有福之人。嘴唇微启,声音平稳,不急不缓,如悦耳的铃声,让人心生好感。

    方丈只不过瞧了一眼,回道:“寺外那些人,是逃难之人,听闻家乡遭了难,不得已流落到此,前几天才十几人,这两天越来越多人到此,老衲本想在寺中为他们劈一处栖身之地,无奈人数实在太多,且寺中居住的是贵人,怕他们惊扰到贵人休息,只得在寺外布施粮食与棉被,让他们在这寒冷的冬天能够保暖,只是眼看人数越来越多,这寺中粮食也快要不够了。”

    方丈脸上一脸愁容,是真心为那些人难过,怕他们挨不过去。

    “方丈可有询问他们家乡是遭了何难?依据您这么说,想必遭了难得不止一个地方,否则人数不会越来越多,只得先弄清楚原因,才能解决这件事,否则也只是治标不治本。”

    这话让方丈顿时茅塞顿开,他一心只想着如何能让外面的人不再挨饿,却忘记了这一最根本的办法,也不拖拉,立即唤来几个小和尚,让他们去打听打听。

    这才对辛言道:“阿弥陀佛,施主所言极是,倒是老衲想岔了,不知施主尊名?”

    “小女子名唤辛言,方丈客气了。”落落大方的施了一礼,让方丈以为是哪家的小姐。

    “辛小姐着实款款大方,不卑不吭。”方丈赞赏道。

    “方丈客气了,小女只是一介商贾,当不得这一声小姐。”

    这下倒是方丈愣住了,这女子竟然是商人。

    也不怪方丈惊奇,能与徐氏这位知府夫人一起来的,怎么会想到是一位商人,刚一见面他以为辛言可能是徐氏的某位远方亲戚,毕竟从未见过徐氏带任何人前来上香。

    徐氏很快便拉回方丈的思绪,笑眯眯道:“你可别小瞧我这位姑娘啊,虽然是商人,但与那些大家闺秀比可是不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