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章 重整旗鼓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四十章 重整旗鼓 (第3/3页)

 从而成就了一批批名闻天下的大师。

    作为一个文化的黄金时代,

    在民国期间,有满清遗老,有文化斗士,

    有军阀政客以及各种各样的时代大潮投机者。

    潮落潮起,五彩缤纷。

    论文人骚客,鲁迅,胡适,郁达夫,郭沫若,

    张恨水,冰心,徐志摩,闻一多,蔡元培太多太多。

    侠女出风尘的小凤仙与蔡鄂的故事家喻户晓。

    论上海滩名伶有周炫,唐瑛,阮玲玉,张爱玲。

    上海三大亨,七君子。江湖各路大神不胜凡几。

    更有歌谣唱出:

    末代皇帝一大怪,婉容皇后离婚快,

    北洋军阀直奉皖,不如京剧十三派。

    京华烟云缭绕着世间人生百态。

    繁华落尽,悲欢离合,不胜唏嘘!

    时势造英雄,八年抗战淬火。

    一个广州黄埔军校培养出上千将军。

    因为抗争外侮而名垂青史。

    民国,这是中国哪个历史时期都比不了的。

    "你知道,在黄浦江畔,谁人最敬重文人。"

    "谁?"

    "上海滩对文人骚客最好的首屈一指又是谁?"

    "谁?"

    "杜月笙。"

    "不会吧,一个黑帮老大?"

    秋容真的不敢相信了。

    "人都有两面性,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

    杜月笙远走**,拒绝与日本人合作。

    并且他还暗中援助过抗日的十九路军。

    从这一点上来看,还不算大奸大恶。

    比投靠日本人的汪精卫,周佛海,张啸林,吴四宝等人还是强多了。

    你听我给你讲一个故事。

    杜月笙从小没有念过书. 胸无点墨,

    所以一直对文化人心怀敬畏。

    国学大师章太炎晚年居苏州讲学,

    本来对杜月笙不屑一顾,不料其侄儿在上海租界与人发生纠纷,

    他只好出面请杜月笙调解。杜月笙不但迅速“摆平”。

    还专程去苏州拜访章太炎先生,

    临别之际,他悄悄塞了张两千银票在茶杯底下,

    以表达对大师的欣赏和崇敬。

    "讲义气,重礼节,能礼贤下士。"

    这是章太炎对杜月笙的评价。

    虽说是一家之言,亦可从中看出一些端倪。

    不管他是真心抗日也好,

    不管是脚踏两只船也罢。

    上海滩十里洋场就是最大的江湖。

    人一入江湖,有一样东西是摆脱不了的。

    "什么?"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那我们就不入这个江湖。"

    "好啊!容容,我支持你!"

    (全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