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初战敌酋 (第2/3页)
说的散兵线。
日军步兵操典上详细记载了各种各样地型地貌采取的冲锋模式。
日军的基层指挥官绝大部分毕业于日本陆军军官学校。
所以,技战术水平要超出国军一大截。
在进攻一方,散兵线攻击形式是十分有效的。
既保证了兵力集中,
同时又不会因为过分密集而丧失灵活性。
日军在攻击时,最基层的作战单元是分队,
一般有13~14人,分为四个作战小组。
三个步枪小组各有三名步枪兵,三个组排成斜线,
既能保证前后小组之间不会遮挡射击,
又能起到分散敌军火力的作用。
这种进攻套路国军是万万做不到的。
这种队形,在冲锋过程中,
也便于在遭遇敌方火力时迅速形成正面突击和火力支援的配合。
而轻机枪小组,一般处于最靠前的步枪小组侧面,
随时准备展开进行支援射击。
这样的编组,既能够快速前进,同时也方便配合和支援,
每个人的位置都不固定,
让你很难对其形成打击。在火炮延伸的同时,
日军的步兵会边前进。边将队形进一步展开,
在遭遇射击后会有更明确的配合。
处于较前位置的日军可能会采取低姿态向前跃进,
利用各种地形地物、快速缩短双方距离,
迫使中国军队火力转向对其进行拦阻射击。
同时处于队形后部的日军会进行还击。
当你在一个射击位置向日军射击之后,从日军冲锋队后面,
就会有子弹甚至炮弹冲你打过来,而且射击极为精确。
这就是日军进攻的基本战法。
相比之下,国民党军队的军人技战术素养相差实在太远了。
吴大雄从无人机画面中还看到,
除了眼前的一个中队的日军正在向山半山坡的国民党军队发起进攻。
他们的大部队也在徐徐向这里推进。
"眼前的国军被打的快顶不住了。
吴大哥,我们帮一把他们吧。"
这些队员中,属魏英心肠最软。
"嗯!帮是必须得帮的。但我们要看看从哪里下手,
看看敌人的薄弱处在哪里。要再观察一下。"吴大雄说道。
日军大尉指挥官安藤利。
亲率中队280人向中方阵地发起数次冲锋。
无名高地久攻不下让他非常的恼火。
他恶狠狠地下达着一个又一个作战命令。
"牧野少尉!快把你的六零炮。
对准敌军的那两处机枪阵地,给我打掉他。"
"哈一依!"
"报务员,立即给旅部长官发报。
就说我军已经咬住敌人,请主力速速赶来。"
"哈—依!"
吴大雄放下手中的望远镜说道:
"日军的攻势很猛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