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零四十章 艺术之春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百零四十章 艺术之春 (第3/3页)

  据冈村宁次回忆录记载:

    "停战后,中国官民对日本人的态度,

    总的来看出乎意料的良好。这可能与中国人慷慨的民族性格有关。

    但我认为其最大原因,

    是广为传闻的蒋介石委员长8月15日所作的"以德报怨"的广播演讲。

    这个演讲与当时苏联斯大林之"讨还日俄战争之仇"的声明比较,

    应该说中国之豪迈宽容,无以复加。我认为,这一思想及方针,

    如后所述,已成为中国官民在接收中对待日军投降手续及战犯等一系列问题态度的基础。

    这一大方针,大体上得到遵守。

    但由于在基层军民中执行的不够彻底,因而也发生了不少小的纠纷。

    地方杂牌队伍中,有肆无忌惮索要武器者,有强索金钱财物者,

    甚至也有捏造罪名无理扣押者。"

    8月15日,是全国人不敢忘记的一天,就在这一天,

    日本方面和中国方面签订了投降仪式,

    日本方面的冈村宁次出席了这次的仪式,并且在投降书上签字,

    当时中国派出的是国防部长何应钦,虽然说仪式的时间很短,

    但是确实极具历史性纪念的一刻。

    国家战败是一件非常不光彩的事情,

    冈村宁次在投降书上签字已经是非常丢人了,

    他不想像李鸿章一样,成为国民唾弃的人,

    这个黑锅冈村宁次是不愿背的,

    于是就落到了参谋长小林浅三郎的手上。

    对冈村司令来说,也算得上是一报还一报了。

    后来人们在照片上看到的,

    毕恭毕敬,亲自鞠躬递交投降书的军人正是小野浅三郎。

    —— —— —— —— 华丽的分割线 —— —— —— ——

    1945年8月 国共开始重庆谈判。

    后来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

    蒋先生并不想实现和平共治。他想独栽。

    于是谈判破裂后国共双方再次展开激战。

    1946年6月 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

    人民解放战争开始拉开了序幕。

    历史上曾有这么一个传说。

    从神秘的八门遁甲上讲。

    陕北延安之地是生门,东北是开门。

    而南京是休门。

    这三门是吉门。另外五门是凶门。

    不知道是不是历史的巧合或者是天意如此。

    早在1945年10月,

    我党中央先后抽调十万余人,分作多个梯队开赴东北。

    不经意之间已将八门中的两大吉门纳入势力范围。

    抢占了日后三大决战的先机!

    (全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