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四十八章 料敌之先(七)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百四十八章 料敌之先(七) (第3/3页)



    即便是有,毕竟夫妻一场。好离好散。何必动枪。

    就因为这个事,导致了极严重的后果。

    就这样,吴海兰死在了自己丈夫的枪下。

    因为此事外传还涉通共之嫌,事发后张灵甫怕传出去百口莫辩,

    便对外界说是感情纠葛。但无论出于什么样的原因,

    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

    那就是张灵甫对吴海兰的怀疑,并没有获得确凿的证据。

    吴海兰被枪杀的事情很快便传到了她的娘家,

    吴海兰的哥哥为此写了一封控告信,投到了西安的妇女协会。

    当时正是女权兴起的时候,发生这样的事,外界对此更是难以容忍。

    中央军团长杀妻案一时在古城闹得沸沸扬扬。

    张学良的夫人于凤至在得知此事后,

    于将此事上报给了宋美龄。

    此时宋美龄正和蒋一起积极鼓吹新生活运动,

    旨在改造社会道德与国民精神。

    得知此事后便向蒋反映了此事,

    蒋听到后也是十分的生气。于是张灵甫被判入狱十年。

    直到抗日战争时期。张灵甫才得以重返战场。

    在战场上他大放异彩,取得了不少战功。为抗战做出了贡献。

    纵观其一生,有功也有过。俗话说得好:"功就是功,过就是过。"

    人总是要为自己做过的事情负责。不是么?

    另据张灵甫遗孀(后来再娶)、逾八十高龄的王玉龄女士回忆,

    曾与其夫老部下刘光宇谈起此事,发现张杀妻非为奸情,

    当地也有共产党的地下组织活动,

    张灵甫担心妻子可能沾了共产党的边,

    但在事情没搞清楚之前又不便声张,

    于是就暗地里向妻子盘查,不料吴海兰对此保持沉默。

    张灵甫不能接受吴海兰通共,对爱妻的"背叛"行为极为震怒。

    身为军队高级指挥官,妻子是中共间谍。

    声张出去全家有杀身之祸,

    留在身边或纵之而去也无疑是定时**。

    只有杀之灭口,伪称情杀或一时冲动。

    罪不致死,至少不会连累父母家人。

    吴海兰涉嫌取走张随身军事文件的版本传闻也很广。

    其时正值国共大战,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又神通广大,

    使张灵甫担心妻子被人利用或真的通共,多番追问不果,

    吴海兰又态度恶劣,遂起杀妻之心。

    只为事涉敏感,张灵甫有口难言,

    惟托词感情纠纷吃哑巴亏。

    吴大雄对这个说法认为是不可信的。

    因为杀人第一现场在韭菜地里。

    请问"韭"字何解?

    (全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