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章 胡三爷的怀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五章 胡三爷的怀疑 (第1/3页)

    汉献帝延康元年,献帝被迫“禅让”,曹丕建魏,改元黄初,曹丕使人于传国玺肩部刻隶字“大魏受汉传国玺”,以证其非“篡汉”,也,实乃欲盖弥彰。

    传国玉玺可谓是命运波折,晋永嘉五年,前赵刘聪俘晋怀帝司马炽,玺归前赵,十九年后,后赵石勒灭前赵,得玺。更别出心裁,于右侧加刻“天命石氏”。

    脑海中闪过历史典故,胡三却没有在右侧上看到有加刻“天命石氏”。心中顿起疑惑。

    南朝时,传国玺历经宋、齐、粱、陈四代更迭,隋一统华夏,将传国玺收入隋宫,不过在隋炀帝杨广被杀于江都(今扬州)后,萧后带着太子元德携传国玺遁入漠北突厥。

    唐初,太宗李世民因无传国玉玺,乃刻数方“受命宝”、“定命宝”等玉,“玺”聊以**,贞观四年,李靖率军讨伐突厥,同年,萧后与元德太子背突厥而返归中原,传国玺归于李唐,太宗龙颜大悦。

    唐末的时候,天下大乱,群雄四起,朱全忠废唐哀帝,夺传国玺,石敬塘引契丹军至洛阳,末帝李从珂怀抱传国玺登玄武楼自焚,由此,传国玺第二次失踪于世间。

    到了北宋哲宗时,有农夫在李从珂的废墟中找到这个玉玺,送至朝廷,经十三位大学士依据前朝记载多方考证,认定乃始皇帝所制传国玺,传国玉玺又得以重现于世。

    但是微钦二帝被掠,传国玉玺归于金,一直到金朝被蒙古所灭,传国玉玺却是再也没有出现过了。

    所以后世的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们,均是怀疑传国玉玺被元朝帝王用于陪葬了。传国玉玺的下落,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个悬案。

    虽然到了今时今日,帝王制已经被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