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十六章 孟鸣心烦 初游大相国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六十六章 孟鸣心烦 初游大相国寺 (第2/3页)

线等物品的铺位。佛殿后面的资圣门前,是文人墨客爱去的地方,出售的是书籍、古玩、字画以及各地卸任的官员出售的土特产、香料药材。后廊则是占卜、算卦的摊位。

    大相国寺的大厨厨艺很好,就是碰到大型的斋会,三五百份的饮食、茶果不一会的功夫也就做好了。于是寺庙开始为摆摊的、逛街的人准备餐食,挣点“伙食费”。除了斋会,相国寺内还有饭店,并以猪肉闻名。宋人张舜民在其所著的《画墁录》中一开始就提到了相国寺“烧朱院”,大约就是讲当时有一个叫惠明的僧人厨艺很好,尤其擅长炙猪肉。北宋文学家杨大年经常呼朋引伴来吃这口,有一天对着大和尚说:“你一个僧人烧猪肉,客人们天天喊未免名声不好听。”于是杨大年选用了谐音,起了一个烧朱院的名字。从此京都的人都改为这个叫法。

    这里不仅是四方商贾云集之地,更是文人士子流连之所。这是因为相国寺市场不仅出售日常生活用品,令民众乐往,而且还有诸多书籍古玩碑帖等人文气息的物品,是文人学士的“淘金”宝地。“相国寺大殿两廊,皆国朝名公笔迹”。

    以上描写都来后世各种文史资料的记载,也参考了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情景,更多来着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的大相国寺的记载。

    孟鸣逛到中午,就觉肚饿了,就近找了一个小吃摊,挑几样下酒菜:酱猪耳、黄焖鸡、炒肚丝、莴笋丝,要了一斤小酒,自酌自乐起来;孟鸣看到这个小摊,来就餐的人还是挺多,摊主是个老婆婆,满头银发了,但身体硬朗、精神矍铄,手脚还挺麻利的。摊子上还有个十四五岁的少女,充当跑堂的角色,给食客添酒上菜,端茶倒水,忙前忙后的,忙个不停。孟鸣就把这小娘子叫过来,向她要来一把水壶,茶水自己冲泡,全然不顾其他人异样的眼光,小娘子连连称谢,我笑着和这小娘子说道:“不必客气,举手之劳而已,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摊上的的一众食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