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皇家军校(一)皇宫激辩 (第2/3页)
,具体的章程还得由你拟定。毕竟朝中大臣通过了编练新军、开办军校的决议,但是他们在内心里未必就认可 和接受了。毕竟先考祖制“重文轻武”已成大宋的圭臬和国策,只可遵循,不可动摇。”
孟鸣此时说道:“官家不必多虑,车到山前必有路,世上没有一成不变的规矩,现在大宋看似繁花似锦,一片盛世之相;但是边患未除,西夏已成大宋的心头大患,若对其听之任之的话,大宋可因此而衰弱下去的,所以不能“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再说军事孱弱的王朝盛景,就像建在沙滩上的楼阁,看似雄伟壮观,但暴风雨一来,转眼间就会坍塌。”
此时同平章事吕夷简和枢密使薛奎刚好到了,他俩也听见了孟鸣的一番话。
薛奎就开口说道:“孟资政说的很有道理,现在西夏虽然受到了辽宋的连番打击,虽然伤了些筋骨,但未伤元气;俗话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实力仍不容小觑,仍是大宋的心头大患,应时时提防它反噬。”
吕夷简也说道:“现在花在西北战事的军费已经连连攀升了,占到了国库收入的近三成了。为朝廷计,也为子孙后代计,也要一劳永逸地解决西夏之患。所以就要提高军力,就得在军制上变革一番,那就从编练新军和开办军校开始吧。”
虽然半年前,朝廷已经通过了军制改革和编练新军的决议,但是到现在枢密院也没拿出可行的方案大纲,这倒不是枢密使薛奎磨洋工、不吃力而有意拖延。
他虽然看了孟鸣的《大宋军制弊端及创建新军论》和《新军政工工作指南》,但是细化起来,执行起来就难度重重了,一句话就是还是“老观念、旧思想”在作怪。
由于孟鸣这四个月一直在外地,他也无法参详,也无法孟鸣交换意见,所以方案就搁置下来。
此时赵祯一听大喜,只要朝堂上下达成共识,就不会产生掣肘,就会让军改顺利地进行下去。
薛奎提议从三衙(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禁军中挑选精兵一万人,组成新军,按照新法进行编练。
吕夷简也赞同薛奎的意见,赵祯就连忙派人联系其他朝廷的重臣前来商议,有参知政事张士逊、夏竦、钱惟演,三衙的正副指挥使,还有资政学士寇准。
众大臣都到齐了,赵祯就把议题说了出来,让大家畅所欲言,然后集思广益,尽快开展编练新军的工作。
只见钱惟演向前说道:“官家,我以前对这军改和编练新军的意见有所保留,现在想一吐为快,不知可否?”
赵祯就说道:”钱爱卿请讲吧,有不同看法也不要紧,说出来大家可以参详一番吗。”
钱惟演此时就说道:“感谢官家恩准,我觉得当下的军改时机未到,其一这有违“重文抑武”的祖制,于理不合;二者会引起天下读书人的非议。今年有个新科进士就说过“西华门外唱名者方为好男儿”,他对军制改革和提高武人地位的做法,颇有非议。”
他又补充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