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难觅芳踪(四) (第2/3页)
纷纷被罢官治罪,其中南院大王耶律化哥和南京留守就被牵连,她决定先保下郑弘节,然后又想乘机报复打击耶律化哥,已报她在南京的所受的蔑视、羞辱之仇。
耶律隆绪已经开始摆驾南京,此时他行宫在永州广平淀(巴林右旗白音查干公社布敦花村东南)。
在这里不得不提辽国的“捺钵制度”,就是辽皇的流动行宫,一个没有宫墙束缚的契丹皇庭政治生活。
辽国的皇帝大多数时间并没有待在京城里面,而是随着季节的变迁,在外面不同的地方移动办公。
更为奇特的是,契丹大小内外臣僚和配套工作人员,以及汉族人的宣徽院所管辖的各个机构的官员都要跟随。
从上可见,行宫所在,即中央权力运行机关的迁徙。
皇帝出行之后,办公地点也随之迁徙,而作为固定的皇宫,则只成为一个空架子而已。
此时辽皇帝牙帐用士兵的长枪扎成一圈硬寨,枪与枪之间以毛绳系牢。每支枪下有一顶黑毡的伞,用以卫兵抵御风雪。
枪栅外有一圈小毡帐,每座小毡帐中有五个士兵,各持兵器构成警卫圈。牙帐南边有省方殿,殿北约二里有寿宁殿,都是木柱竹檐,用毡布做顶盖。
木柱用彩绘装饰,壁衣用锦帛制成,再围上绣红帐额。又用绣龙黄布作为地毯,窗子、隔板都用毡布制成,再用黄油绢蒙上。地基高一尺多,两侧的廊庑也用毡布作顶盖,不设门户。
在省方殿的北有鹿皮帐,鹿皮帐再往北有八方公用殿。寿宁殿北有长春帐,用栅寨来防范,整个宫帐用四千契丹兵,每天一千人轮番值勤。
警卫圈外面用枪扎成栅寨,到了夜里,把枪拔出来移到皇帝寝帐周围重新扎寨。周围还安设拒马,拒马外再设铺哨,传递铃声值夜守卫。
有此这是一个布局森严的建筑群,又是威仪的帝所,平战结合的兵营和战斗堡垒。
而且宏观布局有规制,选材用料体现皇家宫闱的尊贵,都是按定制实施的,而绝非随意而为。
此时正值冬季,冬季为“冬捺钵”。在广平淀,在永州东南三十里,原名白马淀,东西二十余里,南北十余里,地势平坦,四面都是沙石,树木多为榆、柳树。由于那里沙子多,冬月稍暖。
(以上捺钵制度内容摘自史料)
此时耶律隆绪在行宫里坐立不安,这时宰相张俭在一旁侯旨。一旁重臣还有兴军节度使刘慎行,武定军节度使兼行宫都部署萧匹敌,吏部尚书、参知政事兼枢密使杨又玄。
就见辽圣宗怒气冲冲地说道:“简直是奇耻大辱,堂堂的大辽三公主,朕的掌上明珠,竟然被人劫持了,真是贻笑大方,大辽皇家的颜面何存呀?!”
他又说道:“耶律化哥和郑弘节是干什么吃的,连公主的守卫都做不好,简直是尸位素餐,大失朕望,让他们镇守南疆,朕如何放心呀?朕决定摆驾南京。”
这时张俭向前劝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