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一百三十九节 天之骄子,对话(续) (第1/3页)
还没等张建川回答这个问题,饭馆门又打开了,一群人又涌了进来。
是上海交大的学生们在辛勇的带领下进来了,他们就在隔壁的长途汽车总站搞试吃活动,也是搞到现在才算是勉强收摊,其情况也和新客站这边差不多。
两边的学生负责人都相互认识,内里几十名学生也有认识的,都在打着招呼,张建川连忙让陈卫东、辛勇和崔碧瑶安排大家落座。
简单问了一下情况,等到一干学生们都落座了,趁着饭菜还没有上来,学生们都相互寒暄热闹着,说着话,话题也迅速就转移到了最后的问题上来了。
最初那个复旦大学嘉州学生显然是个活跃分子,也有意要借这个话题出风头,博得众人的注意,等到几桌人都落座,便重新把话题提起。
“张总,最后那个话题你还没有回答我们呢,你的年龄和我们差不多,听你自己说好像你也刚退伍三年,怎么就能在三年里搞起来这么大一家公司来?这个公司你自己是大股东,投入了多少钱,而这笔你所说的的第一桶金是从哪里来的呢?我问过卫东兄,他说你爸就是汉州纺织厂的普通工人,你妈就是民办教师,照理说是不可能为你提供多少支持的,……”
“这位同学问的问题很犀利,本来这涉及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不过我们现在是合作伙伴,这个问题我可以回答。”
张建川笑着打趣:“不过我说了之后你们可不能效仿,免得大家会觉得选择真的大于努力,运气大于奋斗,……”
张建川的话立即就勾起了所有人,甚至包括陈卫东和辛勇这些公司员工的兴趣。
陈卫东因为杨德功的原因,还能大略知道张建川应该是在搞沙场和大件公路项目上挣了一些钱,但是要说那点儿钱就能搞这么大一家投资几百万的方便面厂想想也不可能,这其中肯定有什么原委。
而其他人就更是对老板的发家史不太清楚了。
只有崔碧瑶隐约知晓张建川的这一桶金应该是来自股市,但具体如何变成这么多的,期间如何操作的,她也一样不清楚。
“嗯,首先申明,这一家公司不是我搞的第一家企业,在三年前我就搞了一家建材企业,可能咱们同学里边有来自汉川的,应该知道汉川前两年修建了一条道路就是雒阳经汉州的到嘉定的大件公路,这是国家一条重要的运送大建机械设备的战略公路,只要是方便重大装备从嘉定入长江,公水联运,……”
“正好这条路要经过我的家门口,所以我成立了这家建材公司,或者通俗一点儿说,就是为这条公路提供砂石,……”
简单介绍了一下沙场情况,张建川态度显得很坦率,“这有着一定的机遇,但要看你能不能抓住,因为当时谁也不知道这条路什么时候启动,我也是通过一些报纸中的蛛丝马迹觉察到可能要启动的契机,所以……”
“这勉强可以算是我的第一桶金吧,而且我也可以很自豪地说,我当时成立的这家私营合伙公司算是我们县里屈指可数的一家私营企业,在政策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