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发起斩首行动 (第2/3页)
面对这样的情况,流寇的处境,的确是很艰难。如果没有更好的办法,他们必然会出大问题的。
幸好,流寇被追得很累,在后面追击的官军更累。和跑路习惯了的流寇比起来,官军一点体力优势都没有。
只是因为崇祯这次的确是下了狠心,将全国的精锐,特别是辽东的精锐调过来,才能执行这样的策略。如果是一般的官军,流寇没追到,自己就溃散了。
然而,这样的方略,到底能够维持多久,谁也说不准。流寇很累,官军更累,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是胜利者。
流寇能坚持多久?谁也不知道。官军能坚持多久?更加没有人知道。
洪承畴的意思,就是要在官军崩溃之前,一定要拿出一点像样的战绩来。
不然,无法向崇祯皇帝交代啊!
几个月之后,运气一向不好的高迎祥,就是这样死在狂追不舍的孙传庭的手里:
作为名义上的大统领,闯王高迎祥自然是受到了朝廷的高度关注,在逆贼的排行榜上,高迎祥肯定是排在第一位的。
因此,洪承畴将孙传庭专门派出去,对高迎祥死缠烂打,一定要将高迎祥干掉。只要干掉高迎祥,就可以向崇祯交差了。
正好在这个时候,起义军的内部,出现了一点点的问题。而皇太极几次南下掳掠,围剿流寇的军队主力,都北上抗击鞑子去了,给了流寇发展的机会。
在这两年以来,流寇们抢占了很多的地盘,秦、晋、豫等地,几乎有一半的地方,都变了天。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在攻占了凤阳府之后,因为分赃的问题和诸多旧怨,流寇的内部产生了矛盾。
这些流寇本来就是一个很矛盾的结合体,总共有三十六家,每家都有自己的头目,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曹操等人,都不过是最大的头目而已。
别的流寇,一般是依从他们。但是,既然是依从,那就不是绝对的服从。
当外界压力很大的时候,三十六家流寇为了生存,基本上还能团结一致,一旦外界的压力减轻了,他们反而开始产生矛盾了。
为了抢夺地盘,瓜分金银财宝,重要的当然是粮食,不同派系的流寇产生了很多的矛盾,有的甚至大打出手,有的则趁机吞并其他人。
比如说,张献忠就一口气吃掉两家,李自成也不客气,也吃掉了三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