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章 居安思危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章 居安思危 (第2/3页)

禩隐在人群里,根本不去看底下的那一锅乱炖,一会儿和禄聊诗词歌赋,一会儿和衸扯兵法布阵。

    他根本懒得去看陕西的兵力究竟如何,这些和他半毛钱关系都没有,谁都八旗兵真正的精英都在盛京,铁帽子王手里屯着,这才是大清立国的根基坐在,眼前的这些汉军旗,不过是入关近二三十年建立起来的而已,对于一个希望长治久安的国家来说,二三十年训练一支部队,居然还只是表面光鲜。

    皇阿玛的仁政,杀伤力可见一斑。康熙初年,朝廷多方用兵,南征北战之下,部队凝聚力前所未有的高涨,如果那时乘热打铁,建立完善的八旗兵兵役制度,效果当然是最好的,但是康熙没有这么做,艰苦的战争结束后,部队解散的解散,撤编的撤编,全部做鸟兽散。

    千载难逢的机会就这样放过了,禩本人也曾心痛过,和他一起战斗过,保护过他的正蓝旗佐领,那个佟佳氏,手下的士兵是他招募并一手训练起来的,结果康熙只保留了他的官职,他部下的兵丁在葛尔丹病亡之后就地解散,一个不留。他成了一个空头佐领,从一个新锐将领降级成一个专门负责管理旗下秀女的街道办主任。

    对于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年将领来说,还有比这个更打击人的?然而康熙也有康熙的难处,连年征战导致国库空虚,农桑崩坏,对于小农经济占主体的大清来说,让兵丁解甲归田,从事农业生产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总之一句话,康熙治下的大清,一没钱,二没兵,有的只是盛世太平的浮沫,隐藏在浮沫之下的,是比地沟油还肮脏几千倍的腐朽吏治。这些,康熙心里或许有数,或许充耳不闻,对于阶级斗争乐此不疲的他,根本无心搞发展,整天想着阴人,保全的位置,看别人倒霉,他就开心。大家整天提心吊胆,他就特别有成就感。

    以上都是敏芝的想法,她从来没有跟禩说过,但是看了她写的训兵守则,给禩的感觉就是皇阿玛表面上文武并重,实际还是文治为首,武功不过是需要的时候临时拼揍罢了,这次西巡,不就是拼揍的前奏吗?

    还好,他们的敌人数量有限,装备也不甚精良,基本等同于散兵游勇,我方靠人数绝对能填死他们。可是,以后呢?下一次的敌人还会这么好对付吗?

    去年,教皇使臣被请走之后,禩和年希尧郎世宁有过一次会面,他曾经向他们提出过妻子的见解,那就是西方的坚船利炮能否到达大清领土的问题。结果,郎世宁的回应很简单,只是默然地拿出一幅简易的航海地图,上面有很多红色蓝色的圈圈,红色代表有土著,蓝色代表无人区域。

    看了这张图,禩有种汗毛倒竖的感觉,原以为,大清只有沙皇俄国一个敌人,现在被《尼布楚条约》摆平了可以高枕无忧了。却没想到西南和东南沿海,大片的登陆点,那些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